來到本期最後一篇的傳道故事,好想重提自己在敬拜上的召命,繼續上路。
生於非基督徒家庭,也非來自音樂世家,我從沒有想過,詩歌會如此影響我一生。從踏足教會的那天起,合唱和聖詩就沒有離開過我的生命。詩歌不單養大了我,也是我的神學教科書。十八歲那年,因一個「我不是音樂人」為題的見證,便將我的聲音獻給了神。那天我流着淚對主說:「主啊,我甚麼都不懂,但祢願意,以後我就只為祢而歌!」二十四歲,我與丈夫一起走進神學院,主修聖樂。但上帝很幽默,神學畢業便把我帶到一個「無歌」的地方(那時德國的工場很小,敬拜也只能播MP3)。在那裏,我經歷了無數的起跌,神亦讓我知道一切都是祂的工作!我只須要做一張榮耀神的白紙。但最後我發現,其實那六年我每天都在唱生命之歌。
從主修崇拜聖樂到德國宣教,「敬拜」和「宣教」在我生命裏已不再是兩個名詞,而是一個為主走下去的路徑。回港後,我希望藉進修尋找結合敬拜和宣教的方式。可是事與願違,加上帶孩子的張力,我曾一度非常失落。但神的帶領豈會是意外!我深信人生並沒有所謂的「冤枉路」(Detour),因為沒有昨天的經歷,就沒有今天的我。直到進修中期,神竟讓我Google到一個新字Ethnodoxology(民族敬拜學)—一門只開始了二十年左右、結合敬拜與宣教的新學科!這樣,從一個字、到一本書、兩個香港人的故事,還有在學習上一些大膽的嘗試,然後再到英國上了一個禮拜的入門課⋯⋯,我感覺到自己又回到神的引力和軌跡之中。
「耶和華是我的詩歌」(詩一一八14),是個很有意思的隱喻,意味着音樂在神人關係上的微妙角色。歌,是不少人經歷上帝的途徑,更是打開心靈之門的鑰匙。作為藝術,它本身是個特別的「語言」,除了善於表達抽象和奧祕的事,又能用最自然的方式改變人的行為,培養更美的人格。對於許多沒有文字的口述羣體,音樂與藝術不單是他們的「心靈語言」(Heart Language),更是他們認識福音的唯一語言和方式。在許多文化和創啟地區,很多傳統的福音工具根本是格格不入,講聖經更要避免「像教會般」的形式。因此,藝術家其實擁有接觸千萬未得之民的鑰匙,只要我們謙卑學習和研究當地的文化與藝術,結合福音,便能促使各族各民用他們獨一無二的精采文化,原汁原味去認識和敬拜上帝!這便是民族敬拜學的使命。
神再次向我說明,跟隨基督是一個人生的旅程。一次的蒙召並不能限制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創意,惟有不斷追求將自己全然獻上的方式,祂便會將那豐盛的計畫更深、更真地啟示我們。好期待下一次的呼召,好更深經歷祂為我所預備那豐盛的人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