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信主,參與教會。記得我的栽培員曾跟我說,上帝特別照顧初信的弟兄姊妹,他們祈禱,通常是有求必應的,好像嬰孩肚餓哭了,父母一定立刻餵奶一樣。雖然我忘記了初信時的祈禱是不是如栽培員的說法,但這類比很有意思,反映出與上帝直接互通、不受思想打擾的祈禱經驗,很純樸,也很溫暖—我祈求、祂答應!
去年,有機會聽一位丹麥老師的靈命成長經歷。他初信主的幾年間,有不少牧者、團友教他祈禱,都集中在如何向上帝講話,他漸漸感到不滿足,因為沒有人教他如何聆聽上帝講話。我在想,我們為何有那麼多話要跟上帝訴說呢?原因之一,是我們都有關心的人和事,卻同時感到無能為力,於是向上主傾訴,期望祂動工改變人或事、或讓我們多明白祂的心意。
這樣看來,信仰上的挑戰、疑難,會推我們走近上帝!若上帝聽禱告,我們經歷與主同工同行,就比較容易持續貼近祂;若上帝保持沈默,我們的耐性受很大考驗,不單原來的疑難未有釋除,還添上「上帝為何沈默不言」的挑戰,就好像我們不能忍受至愛的人不跟我們溝通一樣。因此,信仰疑難帶來的挑戰,不限於信仰是否合理、上帝是否公平或真實存在,更在於「上帝是否仍然愛我!」
這不是理性可以應付的挑戰!假若我能用理性證明,上帝在我的困惑中,仍百分百愛我,那又如何?在面對生活實況,時刻暗示上帝不那麼愛我的時候,信心豈不是在劇烈地搖晃嗎?歸根究柢,疑惑發自內心,不是外在環境,理性未能根絕疑惑。
我們最需要的,是經歷上帝愛我!讓我們在寧靜中,察覺上帝的臨在和陪伴,並在安靜中聆聽祂的話;給自己和上帝時間,在靜中相遇、會談、安息。
莫鉅章(道風山基督教叢林靈修導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