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十六19-31)
古有「馮諼市義」的美談。言齊國有孟嘗君富甲天下,門下食客、清客等逾三千人。有客馮諼受命往屬地收稅債。並囑其市購所缺之物。
結果馮諼把所有欠債之券,一把火燒光。孟嘗君富逾萬千,不缺任何事物。獨欠缺「義」而矣。為孟嘗君「市義」而歸,贏盡人心,亦為孟嘗君奠下政治鞏固石𥕛。
一、以財「市義」
上個主日經文「不義的管家」,甚至假公濟私,為自己「市義」,舖陳後路。
本主日經文再進一步指出那「穿紫色袍的財主」,反比不上不義的管家聰明,不曉得以己之財力「市義」為生命舖陳後路。只顧「天天奢華宴樂」正如舊約引經「象牙床上⋯⋯彈琴鼓瑟⋯⋯盡吃羊羔、牛犢⋯⋯卻不為約瑟的苦擔憂。」(摩六1-6)既未能「市義」,更遑論「稱義」了。
世俗常有以財立品,也不能說他們偽善。他們或本「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心。
又每年的電視台的「XXX之夜」為慈善團體大型節目籌款,捐輸者絕大部分是真情真意,基督徒無庸一句「沽名釣譽」而踩之,自顯小家氣,更當反躬自問,在「信心」中所生發的仁愛又有多少?
一些「好人好事」的節目,不乏令人動容的見證。甚至不能用「市義」而論之,已經超乎「市」的功利了,正是獅子山下有真情。
但好遺憾的說一句「一切義舉,與稱義無關」。
二、以德「市義」
尤有甚者,不但財力可以「市義」,連行為、功德也可以「市義」,法利賽人猶善於此。聖殿中禱告的法利賽人便是其中一例也。
而宗教往往與此掛鈎。難怪好像世俗人會說「信甚麼教都好啦,都係勸人為善」。但基督教卻別樹一幟,嘗對人說「不,基督教不是勸人為善,基督教是叫人得生命」。
以行為、功德「市義」,更容易使人自我澎漲。本主日的書信引經有云「你要囑咐那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提前六17)。這自高、自義叫人只看到今生的成就,忽視來世的貧乏、空無。如同肥大的洋䓤,層層剝去只有「空無」。
耶穌說「富足的人有禍了」,並不是「仇富」,而是叫人知道那真實的富足,是由自我貧窮所引發的。
三、在基督裏被稱為義
「你們的義,若不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入天國」。其實耶穌也明知道我們是「鬥」不過他們的。乃是要把我們逼到一個死角,完全放棄自我的努力,不再企圖藉賴「市義」,甘心降服在福音中—
「祂,被掛在木頭上」,付清我在律法中欠下的巨債!
「祂,被掛在木頭上」,塗抹清洗我在律法中檢控的罪!
這就是使人「稱義」的福音!
「恩典太美麗,無甚麼可代替」那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天天跟從主,深化這稱義的生命。
為何還像財主,企圖藉「陰間來鴻」、「陰間使者」的警告呢?他們比摩西和先知更有力嗎?他們比復活的基督更令人確信嗎?這些往往會成為污靈的工具罷了。
梁銘(禮賢會紅磡堂榮譽顧問牧師)·聖靈降臨後第十九主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閱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