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神學易生危機
 財務透明提防疏忽


2678 期(2015 年 12 月 2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早前,新加坡一大型教會因多名教牧及高層挪用公款被判刑,事件引來教界關注。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主辦、新興宗教關注事工協辦之「辨識『成功』神學與『濫權』領導」公開講座,於十二月十三日舉行。講座透過有關事件,重新檢視教會財務透明與公共問責制度,領袖濫權問題,及成功神學帶來的危機。

  大會在開始時放映一套短片,由一對已離開教派的夫婦分享經歷。該教派引入新加坡一家推崇成功神學的教會理論,強調追求卓越。教派濫權問題嚴重,所有崗位均由領袖推選且灌以「屬靈權柄」,當中並無明確監察機制,只強調絕對順服,甚至不允許教友外出聽講座。教派又要求教友以奉獻表明對神的信心,又指貧窮是因為有罪,他們推行「洗腦式」的管教,禁止教友獨立思考,夫婦因而常產生許多恐懼。

  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執行董事袁海柏先生指,不論成功神學還是濫權底下,必然有涉及金錢。教會資產主要來自信徒的奉獻或是政府的資助,包括直接資助旗下學校或社會服務,及透過豁免繳稅間接資助。教會對其財產享有擁有權、運用權、享用權,亦有受命責任、保護責任、交代責任。教會管理層有權運用財政資源及有責任交代,因此教會如何根據章則推選管理層有直接影響。「教會管理層既是信託人,也是管家。」他解釋,信託人主要職責是根據交託者的意願保存和保護財產,法律上是擁有者;但管家不一定是擁有者,卻有責任妥善運用。

  袁海柏續言,教會管理層在財政管理上應有計畫、運用、監控及交代四大範疇。他不諱言曾聽說有主任牧師因樓價低,在沒有計畫下突然落訂買樓,他認為教會應有短中長期財政預算,在運用時依照計畫執行。他又提醒教會需要有完備的財政記錄,不少教會即或有報價單、單據,卻沒有統一處理保管,結果難以整理。他借康希牧師事件提醒,申報利益輸送的重要性,如聘請親友為員工時需加倍注意。袁指,負責人需確保資源運用符合有關決定和計畫,透過內外部審計制度,清楚向管理層報告交代,方能避免疏忽、欺詐出現,「即使擁有完善制度,執行人的疏忽都會令人有機可乘。」

  純正教會勿輕視領袖因成功變質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從趙鏞基牧師案件指出,每當教會出現「家醜」時,領袖極大多數以維護教會為由逃避,甚少認錯及講出真相;亦從康希牧師案件指出,教會常見挪用公款的情況,如將恆常款項先挪用到建堂,後作歸還,若遲遲不處理易生問題,他提醒說:「信仰純正的教會在不為意時,也可能因領導人而出錯。」

  胡牧師指,成功神學的特點包括,對人性的過度樂觀積極,從不談人性陰暗面;對信心有錯誤理解,他們將信心成為操縱神的一種技能,相信「宣告」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領袖常強調靠自己,否定或低貶恩典,且推行不完整的神觀,視疾病、貧窮非上帝心意。他們亦有偏差的教會觀,鼓勵用任何手段領人歸主,更對屬靈權柄有誤解,領袖有權為教友選擇職業、婚配、居住、生育等決定。「很多時候領袖開始時原意是好的,但慢慢因成功而變質。」胡牧師說,領袖的成功易令他們認為自己是教會重要的一員,把自己當作神,於是將事工絕對化,不容他人挑戰。

  他歸納幾點觀察,信徒可從中發現變質的領袖。他們強調個人權威高於聖經真理,領袖對事情的說法就是權威;要求對領袖和所屬羣體絕對忠誠,內部有明顯的層級分別;排他性強,唯我獨尊;對信眾有過度的紀律及要求,包括金錢和時間的奉獻;對教友思想管制,不容獨立思考,高舉「領袖無誤論」。胡志偉不諱言,有很多時候領袖因為教會文化不容許犯錯,為保面子而引來更大問題,他最後提醒信徒要慎防假先知的出現,無論如何信仰應建基於聖經而非個人之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