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消費


2672 期(2015 年 11 月 8 日)
◎ 教會觸覺 ◎ 陳潔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消費」、「購物」讓你想起甚麼?

  讓你想起家庭每天、過時過節前的例行工作;因為舊有的物品破損了、遺失了而必須作出補充。上述大抵是三、四十年前對購買和消費的想像。此時此刻,談起購物,勾起約在年前在一個時事節目中,一個年輕人的分享:

  「每日工時很長很長,日復日……有一晚,有幸九時前可離開,人很倦很累很空洞,踏進了一間名店,無心的看着,隨手拿起一件外衣,它的價錢,昂貴得不值,按常理不會花錢購買,但那刻,他還是付了錢,也許是對枯躁生活的一種補償……」

  這段簡短的讀白,描繪了一種時代的消費和購物觀。購物已與一般性需要漸漸脫鈎,現代人的消費更多是以滿足購物帶來的感受,包括透過消費達到身分認同(同輩、階級),又或是排遣壓力、苦悶的生活及持續揮霍方面作為傾向。

  在這種似乎銳不可擋的潮流下,我們如何可以作一個精明的消費者?精明者,不隨波逐流,具批判的能力、能準確衡量最適切自己的選擇。面對每日舖天蓋地的消費資訊,要有精明的消費,所關懷的不是「格價最抵、團購更實惠」的消費攻略。我相信更值得教會探討的是,我們有能力在現時的消費文化中,本於信仰開展出另類的消費態度嗎?我嘗試從兩方面作為想像的起點。

  首先,以信仰價值觀,為消費提出不同的意義取向。不論是以滿足身分認同或感受的消費價值觀,均是以個人作為被取悅,作為取捨的根據點。不過,基督信仰賦與我們在行事動機上,有一個更廣闊的根據點。我們可以透過我們的消費,表達我們對社會、邊緣羣體的關懷、對上帝創造環境的愛護和尊重,或其他有意的價值。信仰從來不曲高和寡,但教會生活和教導,又怎樣為活於時代的信徒,在消費上,帶來一個地道又日常的生活練習?過去一段日子,不少抵抗主流消費文化的另類消費在本港出現。最為人所認識的,當然是與環保相連的綠色消費;給原材料生產者帶來合理勞動回報的公平貿易;以實踐社會道德責任為消費原則的良心消費概念。上述種種,我們可從其消費理念中,尋求與基督信仰的連繫,甚至與信徒探討在其生活中的行動方案。消費,似乎與我們的信仰生活沒有太大的關聯。但若我們今天看見愈來愈多新一代因消費,活在「出糧即還錢再消費」的「月光族」生活,更尤有甚者,債台高築。這種抗文化的教導、思維和對話,實在刻不容緩。

  其次,是簡樸生活模式的推展。簡約生活不必等同為刻苦、簡陋的生活。但與「賺盡、做盡、玩盡、花盡」的生活模式相比,簡樸生活的提倡,可包括為自己的繁忙生活留下安靜,休憩的空間;另方面,便是在生活所需上,脫離按潮流定義自己需要而隨流消費的纏繞,不過度追求款式、牌子、型號,為自力範圍以內可購買得到的,心存感恩。事實上,為生活留下安靜的空間和簡約消費,兩者互為緊扣。在繁忙中,能明白自己不過是有限的被造物,有需要定時為自己創造安靜空間,停下來接觸自己,接觸所愛的人,也接觸愛我們的上帝。在上帝的同在和寧靜中,明辨自己的寶貴不假外在品牌的堆砌,我的真正需要,不是不斷地消費便足以滿足,也是我們自由地以活出簡約消費生活的關鍵。

  精明,不單在乎「買得抵」,更在乎「買得有意思、態度和立場」。你今日,係點消費?

  陳潔玲(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主恩堂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