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


2672 期(2015 年 11 月 8 日)
◎ 品蘭集 ◎ 文蘭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逛書店,看見有教人在家中自製肥皂的書,忽然好奇,肥皂為甚麼叫「肥」皂?它很胖嗎?

  回家查《辭海》,肥皂這一詞條下加注英文字(Soap),解說指出肥皂又名石鹼,又稱胰子。皂本是由來已久之物,古人用皂莢煎汁,用來洗滌衣裳,不過現代的肥皂,與皂莢無關,是用脂肪加強鹼製成,無怪乎叫做肥皂或石鹼了。(日文漢字正是用石鹼一詞。)

  五六十年代,香港一般家庭都使用兩種肥皂,一種是香皂,用來洗頭洗澡,另一種鹼性較強的用於洗衣服洗碗碟及各種清潔任務。其後大家改用洗衣粉,然後液體清潔劑幾乎全面取代各方面的產品。洗頭、洗臉、洗澡、洗手、洗衣、洗碗、洗窗、洗廚、洗廁、洗地、洗車……全都各有一瓶甚至數瓶清潔劑。兒時家中兩塊肥皂應付一切,到今天瓶瓶罐罐琳琅滿目,你以為生活是幸福了還是複雜得令人窒息?我說兩者皆是。社會隨時間向前走,回不去了。

  二十一世紀,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普及,大家知道那些方便的液體清潔劑有太多化學成分,有些對身體並不有利,而使用後的排放分解更往往對環境不利,於是肥皂再登舞台,而認真的綠色生活人士都講究自己造肥皂和各種天然清潔劑。

  綠色人士言之成理,我家也增設洗頭和洗澡的肥皂在浴室,放一塊肥皂洗杯子,另外一塊手洗衣服用。是的,是增加,即是說在瓶瓶罐罐旁邊再加放肥皂,真可笑是不是?我自己都覺得自己沒救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