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天靈性之旅中,除了早午晚簡單安靜的禱告禮儀外,就是不同形式的默想操練。其中以京都風景區嵐山進行的河畔默想和小石默想最是觸動心靈。
嵐山是京都風景最幽美的地區之一。那年跟藝術中心到天龍寺遊覽已驚為天人,今次時間更充裕,心情也更閒適,領略到的又是另一種美。領會者要我們先閱讀從台灣作家舒國治著《門外漢的京都》一書節取的文章,然後隨意在保津川河岸兩旁漫步,細想文章內容,從文中選出最觸動自己的詞彙、句子或段落,再結合信仰進行默想。
早已讀過此書,出發前又曾細讀過,所以,不必費神重看,便信步走過渡月橋對岸去。走過租賃小艇的涼棚,只見幾個老人圍坐閒話家常,只覺歲月靜好。再向前行,見一西人坐在大樹下,似乎也在獨處靈修。回頭過橋,橋下有黑色水鳥在展翼欲飛又止間,那場景便如凝鏡印刻腦海。文章中「佇足」一詞,正好印證此情此景。
香港人總是匆忙如許,只有適時「佇足」才有空間思考,休息夠了才能繼續展翅飛翔。
接着,主持人要大家在碎石灘上撿拾五顆小石,然後圍坐一起,調適呼吸,再仔細觀察小石,想像自己是一朵花、一座山、一片止水和空間自由,如此逐一想像以後,便輪流分享感受。從來沒有隨處撿拾石頭的習慣,更少有把石頭帶回家,但經過這樣細意觀察和思考後,五顆小石彷彿有了獨特個性,所以,我小心用派發的花紙巾把小石好好包裹帶回香港,讓它們見證這次旅程。
這樣的默想操練並不高深,每個願意安靜思考的人都能輕易掌握,在安靜中,自然能夠聆聽神對我們說話。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聯會新會堂巡禮】
【「性」在反思】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