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九龍的地鐵車廂,一位外籍遊客蹲在兒子身旁,以手勢告訴他地鐵正穿越海底隨道,待會就回到地面。然後這位父親又站起來,抱起兒子,教他看車廂內的地圖,逐個逐個站的站名讀給兒子聽。只見這位才得四、五歲大的小孩子,很專注地聽父親的講解。
我告訴身旁的兒子,這對外籍父子真幸福呀。我又留意到坐在座位上的中國籍父母和他們的子女,大家都在盯着手機,大人在上網,小孩子則在打遊戲機,同坐好多個站彼此也沒有一句說話。
兒子又問我,他小時候坐地鐵,我是否好像那位外籍父親,那麼有耐性地解釋這解釋那。我說當然比不上,大約六、七成吧。我想起以前當兩個兒子年幼時,不論坐甚麼交通工具,我都喜歡先告訴他們去哪裏、坐多久,和沿途有甚麼風光與特色。印象猶深的是有次和他們坐渡輪去梅窩,要途經坪洲,兒子們覺得坪洲很特別,便嚷着要下船,結果那趟梅窩之旅就變了坪洲之旅。
記得在坪洲盡興一天回市區,兒子在船上問我,下次會不會再去梅窩?我趁機對他們說,人生有些事情或者會中途變卦,過程有時經過深思熟慮,有時也許是一時興起,但只要隨遇而安,好好享受那個改變,若將來有機會,再重去原來要做的事情也無妨。兒子當時年紀小,似懂非懂,但我希望他以後會明白。
這一代的父母,尤其是香港的父母,很少有耐性和兒女談論一些比較深刻的話題,有時連生活的點點滴滴也話不投機,結果父母子女之間有一層厚厚的隔膜,看着地鐵車廂那對外籍子女,慶幸世上有如此慈祥的父親,有如此幸福的孩子。
這位外籍小孩子在車廂內沒有爭位坐,沒有打手機,但他自小知道地鐵運輸的原理,也學會了怎樣閱讀地圖,更懂得分辨東南西北,即使他將來未能入讀名校,他長大後必然會比我們的孩子更加優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聯會新會堂巡禮】
【「性」在反思】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