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緣再思


2659 期(2015 年 8 月 9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早前從圖書館借來胡燕青的《我的老師》,讀的時候,很為燕青的老師有如此深情的學生而感動。

  最近讀小思的《夜讀閃念》,偶然翻開其中「難以言喻的溫柔」一文,才又想起,哦,是小思為燕青寫的序文,兩本書竟因此交集起來。

  很同意小思的看法,人際關係,以師生關係最遭忽略。是啊,交了學費,在現代商業社會來看,師生便成了授受聯繫,一旦貨銀兩訖便無拖欠。

  有同行曾吐苦水,責備學生時,學生吐出一句:「全靠我們這些『顧客』,你們才有工做呢!」隨着出生率下降,殺校潮殺到中學,老師飯碗不保,這位「牙擦」學生講的又確是實況,正因這種看穿形勢的早熟,師道早已不存。

  而師生關係中又以幼稚園和小學最為淡薄。孩子那時年紀太小,對老師印象不深,在他們心目中,老師似是媽媽,不時就有學生錯叫老師為媽咪。等升上中學,開始懂得分辨何謂好老師,學生才會開始跟老師建立較密切關係。到升上大學,若以學術成就評定老師的,則師生關係難免趨向功利;若心智成熟的,則可以跟理念相近的老師,結成亦師亦友的關係,那種關係甚至維繫終身。

  因此,益發顯得燕青的文章難得,她細細描述小學時期在長洲寄居,與老師同住的日子,充滿溫情。的確,只有長時間接觸─不僅僅在課堂上,也在課堂以外,師生之間才能建立深厚情誼。香港以前長時間行半日制,師生來去匆匆,要趕快把課室交下午班用,多講一句又要冒趕不上校車之險,連溝通也變成稀罕,更別說建立關係。

   所以,能跟闊別三十年的小學生重新聯繫,於我真是意外的驚喜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性」在反思】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