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55 期(2015 年 7 月 12 日) ◎ 爸爸劉言 ◎ 劉國偉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在幼稚園和初小時候,孩子禮拜日晚上都作好準備,要迎來新一個星期的學校生活;當遇上較長的學校假期,甚至會期待假期快點完結,可以早一些回到校園;大概上了初中,進入反叛期之後,才開始因為颱風、黑雨等惡劣天氣,而心生興奮,期望得到一天半天的突發假期。
反叛期的來臨也引發他對學校的態度起了一些變化。
有一天孩子下課回家,悶聲不響,然後躲在房間。母親回來的時候問家傭姐姐發生了甚麽事情,姐姐當然不知究竟,只道與平常大不同。母親上前查看,他卻不想多談,大概道出對校方某一新措施,非常不滿。
到我回家以後,看見孩子臉色沈黑,目光憤慨,心知不妙。原來學校新近制訂了一項措施,確有不合理的地方,尤其對於成績中下游的同學不利,孩子頗有俠道情懷,為抱不平前去跟老師議論,當然不得要領。孩子說道:「措施不合理如斯,還要教導我們行公義麽?」
我告訴孩子我也不大認同那一項新措施,並且對他勇於向老師反映表示欣賞,在查問他是否對老師有禮貌之餘,也提醒他可以坦然向老師表示異議,是學校開明的做法。孩子沒響半句,靜靜地用過晚膳後離開飯桌,坐在沙發上沈思。不一會,他朗朗地笑起來,我們感到很奇怪,正要上前問個究竟,孩子笑着說:「原來我很愛學校!感謝神我可以在這學校讀書!」
為人父母,看見孩子情緒沈澱以後,是一次發自內心的反思,感恩以外,還是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