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


2647 期(2015 年 5 月 17 日)
◎ 品蘭集 ◎ 文蘭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最近在網上查資料時,讀到一個故事。佛教禪宗流傳有不少故事,作為文學作品來看,內容頗有啟發。

  一天,儀山禪師洗澡。水太熱了點,儀山喚弟子打來冷水,倒進澡盆。到溫度剛好時,桶裏還剩了一點冷水,弟子把它隨手倒掉了。

  儀山非常不高興,教訓弟子說︰「你怎麼這樣浪費﹗世界上的東西,不管是甚麼,都有它的用處,只是價值有大小不同而已。雖是一滴水,給樹,樹也歡喜;給草,草也歡喜。水也不失其價值。為甚麼這樣不惜物呢?」

  那弟子受師傅這麼一說,從此心中有所悟,於是取法號為滴水和尚。(後來成了有名的滴水禪師。)

  萬物皆有用,不過價值有大有小。世人看着那個「價值」,於是對不同東西有很大差別心。在經濟上地球分南北,事情往往由北半球定奪。比如說,全球醫藥研究的費用以天文數字計,可是放在瘧疾研究之上的微乎其微,因為瘧疾基本上是南方疾病。

  曾有一位來自發展中地區的代表,離開聯合國的會議室後,抓狂吐槽︰「那些討論世界大事的人,近半把喝了一半的瓶裝水扔下不要了,可知道在我們那裏,人們喝一口清水有多不容易﹗」我在香港各地所見,跟他十分共鳴,甚麼公眾地方,都有人留下半瓶或半杯飲品,製造垃圾;我真不明白,喝不完把它帶回家有這麼難嗎?當然,一般人看它沒有價值,所以就扔了。同樣,沒有價值的老東西、小店、生活方式以至某些羣體,也都在清除之列。誰決定其他人、其他事物有價值沒有價值,可以留下還是必須讓路給「發展」?誰說了算?想通這些,你很難再做一個溫良恭儉讓的君子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