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平安堂—
 三斗麵裏的一點酵


2640 期(2015 年 3 月 29 日)
◎ 香港教會巡禮 ◎ 關間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裏,直等全團都發起來。」(太十三33)

  基督教平安堂屬於小型堂會,在普世差傳佈道這個大課題上有何話可說?不如就由小小一盒中藥沖劑開始吧。

  廿一世紀來臨之前的一兩年,知道有平安堂肢體即將出發到粵北地區短宣、扶貧,我在一個主日崇拜之後,向負責人塞了兩盒防禦感冒的中藥沖劑,說:「我未能與你們一同出發,你們要小心身體,帶上這些沖劑吧。」然後,我成為一個旁觀者一段時間。

  再然後,就是另一個故事。接下來好幾年,我一同出發到粵北,起初擔任苦力、負責晚間照明(晚上在農村空地與村民聚會,幾乎是漆黑一片,可以在哪處找到光源?),到策畫整個行程,整理及跟進每一次探訪,以後成為福音機構董事,與自己母會及其他教會合作,支援重建後的小鎮教會……說來平淡,當然不是沒有難忘的體驗。我們見證着原本在破舊木廠內聚會的幾位國內肢體,如何過渡至教會堂址內的過百會眾。肢體們的生生死死、切膚之痛、突破成長,全都印在心頭。我主觀地認為:與其說「我們」如何協助當地教會,不如說三一神透過祝福國內肢體,激勵我們這些微不足道的參與者。

  回頭細看,沒有甚麼轟轟烈烈的聲音或現像,一步一腳印,「事就這樣成了」。但真的如斯理所當然?三斗麵在粵北短宣中「發起來」,並非偶然或意外。基督教平安堂長期重視差傳,會眾對於國內教會實況以致認領羣體等等宣教概念,並不陌生,時候到了,我們踏上一小步,眼前天地就不再一樣。類似的「案例」,其實在自己母會「持續發生」。

  

  由本土「發酵」到海外

  回溯一九八四年,基督教平安堂的肢體一起出席一個按牧典禮,有兩位牧者被按立:湛乃斌牧師與陳一華牧師。陳牧師的父親是創堂長老陳彭年弟兄,雖然陳牧師不在本堂牧會,為了支持他在葛量洪醫院開拓的院牧事工,教會決定同時按立他為牧師。陳牧師經常回來分享他的工作,使大家成為拓展天國的伙伴。湛牧師就專注牧養平安堂多年,很早已經引入三元福音倍進佈道(簡稱「三福」)訓練,舉辦多屆三福學員及教師課程,並透過舉辦差傳年會、差傳主日學、為本堂物色宣教士等等,替平安堂的肢體打穩根基。

  但原來湛牧師亦有「外鶩」的日子。事緣湛牧師心繫宣教,在一九八七年舉家前往英國,實踐宣教工作四年。期間湛牧師在曼城牧會,並主持英國首個三福領袖講習班。湛牧師回港後,入住油麻地駿發花園,持續多年擔任駿發花園互助委員會主席,並多次發動平安堂肢體於駿發花園平台舉行聖誕晚會,耐心播種。後來「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推動全港分區聯合報佳音,駿發花園的聖誕活動就變身成為「油尖旺區」的聯合報佳音活動,平安堂亦成為其中一間主力合辦教會。

  麵團還在發酵。有一次在本區一次聚會(當時稱為「南九龍教牧同工祈禱團契」)中,湛牧師邀請了陳一華牧師介紹及分享公立醫院院牧事工的異象,以後眾教牧決定在本區的醫院(伊利沙伯醫院)推動成立院牧事工,而平安堂亦成為創辦及支持教會。平安堂多年來定期前往「伊院」主領成人病福聚會及牀邊關懷佈道,後來亦成為了「領羊」教會,與伊院院牧事工有美好的配搭事奉,湛牧師亦多次被院牧同工邀請到病房探望病友,並為一些病重的病友施洗。

  醫院以外,平安堂在一九八八年開始,協助及支持會友陳碧霞姊妹(陳一華牧師胞妹)開展基層宣教事工。陳碧霞姊妹聯同幾位「中神」基福課程的同學,在油麻地榕樹頭公園開荒佈道,至後來「榕樹頭之光教會」成立。陳碧霞姊妹於二零零八年被按立為牧師,繼續牧養「榕樹頭之光」教會。

  看一看麵團,還有平安堂支持多年的福音廣播事工、支援的多位海外及本地宣教士、十多位踏上全職事奉的會友……回顧基督教平安堂這個小型堂會五十年的歷史,一眾肢體在普世差傳佈道上,原來都握有一點兒麵酵,發起來都成為多人的祝福。

  若果天父的兒女們都有這個醒覺,又會是怎麼樣的局面?

  約拿單說:「……或者耶和華為我們施展能力;因為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撒上十四16)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詩二十7)

  註:以上內容,部份節錄自《基督教平安堂金禧特刊》。

   關間聞(基督教平安堂資深會友、前任執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