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保鮮期


2636 期(2015 年 3 月 1 日)
◎ 心靈絮語 ◎ 王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看書的空隙,翻翻作者寫的前言或後記,是一件有趣的事。同樣是嚴肅的學術書籍,作者常透露出不一樣的性情,有的距離依舊,有的卻讓你走近一點。比如我面前的兩本書,一本在感謝家人的時候,帶上一句:「謝謝他們的愛心和支持」,比較籠統,有點走過場的味道;另一本則不同:「最後要感謝我的妻子和三個兒子,他們允許我把平常的許多時光用於這本書的寫作。晚間當然屬於休閑娛樂。」這是新約學者德席爾瓦在他的《次經導論》前言中說的話。你可以想像,這位父親白天忙於寫作,晚上一定要離開書桌,加入到孩子們的歡笑之中。

  作者在他的另一本書《新約導論》的序言中,為我們補充了這幅天倫之樂的背景:「父親在研究學問和專業成就上,總是追求卓越,在這方面為我立下了榜樣。年少時,每逢週末,父親總會特地帶我去公園,使我明白找時間與自己的兒子玩耍,這是多麼的重要。」原來努力地找時間與孩子們休閑娛樂,是屬於他父親傳給他的家風,成為他們家的家庭傳統。他從父親那裏獲益,也讓他的孩子們得益。

  看上去,作者是浪費了他晚間的黃金時光,陪伴三個年幼的頑皮孩子,沒有把他們一股腦兒地推給母親。可是,自己從小的經歷告訴他,這是與孩子們一起成長的黃金時光,你若想影響他、教導他,就在此時。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龍應台寫的「有效期內,才是父母」,說的是同樣的道理。孩子們在小的時候,是父母教育的黃金時期,做父母的,錯過了這個陪伴和身教的最佳時機,就如同食物過了保鮮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個字一顆心】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