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與慾-有傾有講」與青年對談講座


2636 期(2015 年 3 月 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性文化關注組於二月七日舉行「情與慾-有傾有講」與青年對談講座,有約二百五十位年輕人出席,由何善斌博士、潘正行會吏、楊浚樂弟兄、鄭子伶姊妹分享,黃慧貞教授主持。聯會盼藉對談回應近年性文化的衝擊,透過與青年對談,瞭解他們對情與慾的看法,亦冀望教會能多營造開放氣氛,與年輕一代探討相關議題。

  對談由兩位青年嘉賓首先分享。楊浚樂弟兄直言首次拍拖時,對於教會教導「不可二人共處一室」感到疑惑,他解釋有時候回家取點東西,難以拋下女朋友在家樓下,實際情況令他有感掙扎難實行。「我從小返教會,受了很多口號式的教導,但為甚麼要遵從呢?」他經過掙扎後,提醒年輕男生不要高估自己,要盡力避免墮入試探。

  鄭子伶姊妹亦言,自小對人際關係的認識猶如童話般單純,但踏入社會後發現原來有些人把情與慾分開,寧願找性伴侶也不願意戀愛。但她認為不應斷言對方是錯,只有多認識才能了解對方和對話,說:「首先我們應去理解和認識這種想法的人,教會常常直接跳去第二步作批判是不可行的。」

  潘正行會吏指出,要脫離口號式教導,就應訂立標準衡量。但如若只以「權利」為審視標準,以彼此是否已有共識,會否造成傷害作為指標,所能包容的範圍就會極廣。他說,「慾」從個人出發,滿足自己想像;「情」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情和慾應該互相制衡,對於一段關係未來有所想像,才能衡量是否可進行婚前性行為等問題。

  何善斌博士指出哥林多前書六章十三至二十節中,保羅刻意將性需要和肚腹需要分開處理,強調性需要不是必須的,更視性愛為放在婚姻中的祭壇。他續解釋,在保羅時代的社會視性需要為人權,有很多人召妓,但保羅卻極力否認此說法,且強調神看性愛為婚姻的祝福,身體是聖靈的殿,所以淫亂是不恰當的關係。「性愛好像一團火,放在適當位置可以溫暖全家,放錯位卻會燒全家,燒毀生命。」他重申,人有慾望是正常且非壞事,慾望就像祭壇上的火一樣,沒有火是問題,「放錯位」也是問題。

  在對談環節時,不少年輕人都關注到對待同性戀者的問題,講員們建議教會不要把性傾向放在絕對的對與錯關係,透過聖經與同性戀傾向人士反思其信仰。而作為朋輩信徒則應以同行者身分同行,鼓勵他們過聖潔的生活。除此,與會年輕人亦關心情侶在學校或教會做出親熱行為的問題,楊浚樂弟兄以自身感受分享,說:「拍拖時總覺得教會教導是針對我來說,也會自然關上耳朵不聽教導。」他建議導師們說教誨前,平日要多儲愛,建立良好關係,以「親熱行為會影響他人」等理據打開溝通渠道,並以關心角度出發。

  有年輕人問及,若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是否就能發生婚前性行為。何善斌博士直言婚前也想過同樣問題,笑言等到公開說我願意後,彼此能更享受性生活,反正以後也要對着對方一輩子。他又指,今日很多夫妻婚後已無性生活,因為婚前性行為令他們缺少了期待。年輕人續問及,若性愛是祭壇,避孕是否不正確。潘正行會吏回應指出,婚禮時牧師會宣讀三個作用,生兒育女、管理大地、歡愉,今日不少教堂已把禮文次序改為「歡愉」為先,也即互相支持,故他相信即使避孕,仍然能燃燒祭壇上的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個字一顆心】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