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連三幾宗虐打外傭案,涉案者多是香港中年女性,令人關心香港女性的精神健康問題。
呂大樂教授著有《中產心事》和《家長焦慮症》兩書,不約而同指出香港中產階級的焦慮情緒,大抵已到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地步。呂教授追溯箇中原因,包括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帶來職業生涯的變化、急變的政治環境令中產階級害怕失去確定性和穩定性、高樓價導致的住房及置業壓力、教育制度劇變帶來的教養困局;凡此種種都令香港的中產者陷於幾達歇斯底里的困局,製造大量負面情緒,甚或演變為某種集體焦慮症候。
還記得幾年前西九龍中心發生一宗悲劇嗎?一位三十餘歲的中產太太,與丈夫及幼女在該處食肆吃午飯,突然為了女兒升讀小一的問題,夫婦發生爭拗,該女士一時控制不了情緒,竟將幼女從高處擲下,而自己連隨畏罪跳下,結果女兒獲救,自己卻不幸身亡。這位女士本是職業女性,有不錯的教育背景,一家三口原本樂也融融,但原來內心承受的壓力何等巨大,往往一些小事就成為駝背上最後一根稻草,令她剎那間完全崩潰。
香港有許多女性正身處精神崩潰的臨界點:工作的壓力、兒女讀書和升學派位的焦慮、與丈夫的關係;若再加上財政上的困難、個人健康問題(香港不少女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身體毛病),以至步入中年後的更年期症候,都叫這些女性猶如火宅之人,煩惱熾盛。
最近幾宗虐傭案,大部分發生在中產家庭,僱主多是中產人士,而涉案者又多是受過教育的在職母親。其實香港教會也多這類姊妹,教牧必須敏銳她們的需要,多關心和啟導她們,在她們的生命中注入防止精神自虐和異變的「屬靈抗體」;同時更要號召弟兄站出來,多體恤家中妻兒的需要,下班後早些回家,分擔家務,週末週日和妻兒到戶外走走,而不是日日夜夜上網追查股匯走勢,或自得其樂的與友人飲紅酒。
社會大環境不容易改變,但最低限度改善一下家庭生活的質素,丈夫多一分溫柔體貼,太太的日子就好過得多。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刊】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