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神學院延續中國心
 成立普通話學院培育人


2567 期(2013 年 11 月 3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中國內地信徒人數持續大幅增長,有估計已多達六千萬人,信徒火熱慕道,惟缺乏大量具神學訓練的牧者。建道神學院自二零零六年起舉辦普通話聖經課程,及後推行普通話神學證書、文憑、教牧學碩士、道學及神學碩士課程,為國內教牧提供更適切的培訓,打好神學根基。建道神學院普通話學院今年正式成立,延續百多年前「福音夢、中國心、宣教異象」的建道精神。

  建道神學院普通話學院成立典禮已於十月二十一日舉行,當日除了有香港校友出席,更有來自美國、溫洲等地的代表出席。據悉,普通話課程現有約六百五十位學生,成立學院能更有系統化作培訓,學院核心成員包括蔡少琪牧師、馮耀榮牧師、張雲開副教授、呂焯安牧師、陳韋安博士、曾立華牧師、朱裕文牧師、李詩琳女士。一班普通話學院學生在會上獻唱,並由黃炳謙院董及張雲開副教授讀經。

  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麟分享異象,為迎接九七回歸後的禾場,建道早在一九九三年開展了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他說:「我們一直摸着石頭過河,因為未準備好,過程中犯了很多錯誤。」建道慢慢開展零散的教學工作,直至零六年才開辦較有系統的神學課程,走到今日,他感謝學生的信任。成立學院是因為他感到今日比較有充分的準備:「不是在學制或課程的預備,主要是身分和使命上,經過這二十年及過去七、八年辦的普通話課程,我們愈來愈清楚建道是中國團隊的一部分。」他希望學院能成為中國和中國神學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靈命造就系統能成為中國教會的參考。他又言學院不會永遠成為領導的角色,也不會在國內設立分校,僅希望能持守建道逾百年的服侍教會的角色,成為中國教會的伙伴。

  建道神學院董事畢德富牧師、普通話學院顧問曾立華牧師及國內校友陳耀敏牧師為普通話學院成立代禱,他們求主透過學院裝備更多工人,互相配搭服侍,又為老師們的教學禱告;為回歸後自由行政策令內地各省各地的信徒都能到香港讀神學而感恩,求主讓內地同學盡早適應環境;學員能服侍教會弟兄姊妹及社會需要。

  剪綵儀式由梁家麟院長、蔡少琪牧師、馮耀榮牧師、黃炳謙院董、陳羅耀嫦夫人及、曾立華牧師主禮,六位主禮嘉賓各持一塊大拼圖,同心拼下「建道神學院普通話學院」,喻意在事工上同心協力,完成使命。

  會後舉行「福音夢、中國心—國內神學教育契機和挑戰」專題講座,梁金華牧師分享內地教會正處於過渡期,過去牧者以義工身分工作,經神學訓練後他們回到教會工作,要讓教會洞悉到需經受薪的全職同工負責牧養工作,加上內地婚外情等倫理問題嚴重,對牧養工作帶來極大挑戰。他又提醒,香港教牧協助內地教會發展時,不宜太深入了解其行政狀況,盡量避免參與內政,抵觸現行架構。

  有內地神學院院長分享內地信徒對神學教育需求大增,中國現時有一百多間神學院,但師資嚴重不足,不少神學院有如「空殼」,沒有全職老師,全是客席老師,最為缺欠的是全人培育方面的老師。蔡少琪牧師認為:「今日中國教會不是『攻』的時代,而是『守』的時代,是艱難的時候。」他指內地教會走向系統化,同時愈來愈時代化,過去的農村教會已變成城市化的教會,內地跨區化的問題普遍,大學生畢業後會到別處工作,難以繼續牧養。但近年國內開始發展層次牧養,讓不同階層、學歷的人配合不同訓練,也開始參與社會服侍和慈惠工作,更有教會開展宣教事工。

  他希望建道能與國內教會、神學院合作,培訓更多專科老師,解決神學院需求,說:「要培訓可教幾科的老師很難,但專科老師只需大約三年就可培養出來,按他們興趣選科,一招走天下,十八個人一人一招,就組成降龍十八掌。」他又指各處地方的教會都有各自的強項,例如雲南本身有眾多少數民族,擁有豐富的跨文化宣教經驗,若能幫他們發揮,互相配合就能事半功倍。

  編按:根據《中國宗教報告2010》發表之「中國基督教入戶問卷調查報告」官方數字顯示,當年中國信徒人數為二千三百零五萬。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