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節儉到關懷貧窮


2533 期(2013 年 3 月 10 日)
◎ 教會觸覺 ◎ 陳念聰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們當然可以選擇一席盛宴,也可以清茶淡飯。

  可以一身名牌,也可T-裇、牛仔褲、腳踏波鞋。

  可以趕早午晚三場約會,也可看書、行山。

  簡樸,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對於基督徒來說,在大齋期談節儉就分外有意思。大齋期是指耶穌復活日前的四十天反省、默念,預備自己迎接復活節的時期。不少信徒會在這四十天學效耶穌在曠野禁食祈禱,藉祈禱、禁食、克己、懺悔及節制等各項具體行動,省察內心,呼求主的憐憫,思念主愛,並體會世界上受苦羣體的貧乏,學習捨棄自身慾望,活出簡樸、關愛的生命。

  今日社會充斥消費文化,強調以享受、佔有、品味等感覺為先,甚至把慾望偽化為「需要」。在消費至上的氛圍下,難以分辨哪些是「真需要」?哪些是「假需要」?孰真孰假,不要緊!聖經卻給我們一個更開闊的視野—「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1-33)

  我們日夜所求的,不外乎是我們所需的,甚或只是我們以為自己需要的。但耶穌教導我們毋須為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憂慮,真正要祈求的是神的國和神的義。祂的義就是摒除不公、欺壓和剝削。然而,全球貧富懸殊加劇,貧窮社羣受苦至深,未能公平地分享社會和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

  作為基督徒的你我,今天可以選擇過簡樸生活,這種自我物質生活的約束,卻能為我們的屬靈生活帶來真自由和空間。

  衣食住行,難免要消費,但我們可以選擇:

  1.減少消費:購物前先想清楚是否需要。或立刻轉念記掛貧窮社羣的需要,把金錢改作奉獻,支持不同貧窮地區的扶貧發展項目,促進生命和社區轉化項目。

  2.綠色消費:支持環保產品或購買二手用品,減少造成污染,以免加大危害那些倚賴天然資源的貧窮國家的民生。

  3.良心消費:反對剝削和壟斷,刻意選擇公平貿易、社會企業、小店、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等等。

  (溫馨提示:施達基金會現正在大齋期推動「減碳行動」,備有四十天的經文、默想、行動,歡迎個人或小組一起參與和學習,以行動實踐減碳,也委身與貧窮社羣同行。http://cedarcarbonfast.wordpress.com/)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