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一次的總統選舉,早已塵埃落定,當選的舉行祝捷大會,趾氣高揚發表洋洋灑灑的一場演說,連任一屆再做四年。落選的一方,也不用夾着尾巴般灰着走,反而先接受失敗的事實,再而公開的祝賀對方,更表示竭力的支持。
從醞釀初期以至競選期間,雙方彼此拚命的攻擊、揭瘡疤、盡揚對方私穩,不旋踵間就握手言和,哪有這麼容易?
由於科技的發達,這場好戲盡呈現在世界各個角落的人,有好些天真得可以的少年人,非常欽羨這一場的演出,譽之為真真正正的民主,但單只勝方用在競選費用六十億美金,還有其他伎倆,這怎樣來解釋?
這倒有另外的一個看法,自從兩位候選人開始提名,早就預測到那一位必然入主白宮,直覺的說是其中一位改錯了名(應該說是繙譯的錯),來一個(羅姆尼),大家都會慣聽「人怕改壞名」這句話,如今果然。
競選總統要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Willard Mitt Romney在英文上意義是甚麼且不去說,譯成中文也不知道是哪一位才俊負責的,「羅姆尼」除了音譯稍可取之外,其餘一無是處。他是一位總統候選人、又是男性,雄赳赳,試拆開來看「女、母」再看「尼」,尼是尼姑的尼,「姆尼」兩字同音的有好幾個,怎不好好地另選,真有點費解。
繙譯是很不容易的,要取音義兩全更要雅,據說Coca Cola譯成「可口可樂」是名句,令到產品暢銷,香港早有些繙譯笑話,電車小站頭在當眼當路處,懸着搪瓷製的「如要停車、乃可在此」,在天星渡輪跳板提醒人走快一點要人「請行快的」,叫人循指定走過馬路的路線,寫成「沿步路過」,聽說都是由所謂師爺們的佳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聯會新會堂巡禮】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