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南中國海一帶禁止捕捉蘇眉,因為牠與石斑同是華人十分鍾愛的魚類,已被捕食得幾乎絕種。但在南太平洋,仍有大量的蘇眉及珊瑚淺澤五彩七色的魚,其中一種和蘇眉同類的,稱為「鸚鵡魚」,牠的外表以青色和藍色為主,偶爾夾雜橙色和黃色,所以香港人又俗稱為「青衣」。
早年我有機會常在南太平洋游泳及浮潛,帶著眼罩可以很清楚地看見海裡的珊瑚及魚類。由於鸚鵡魚(或青衣)住在珊瑚附近,所以我曾在幾百條足有一英尺長的鸚鵡魚旁邊暢泳呢!鸚鵡魚在淺水的地方不停咀嚼珊瑚碎塊,其嘴巴非常堅硬如鸚鵡,往往把珊瑚碎塊磨成粉末吐出,形成了美麗的白沙灘。除了游泳,我在南太平洋居住期間,還經常吃到美味的海鮮,常買不同種類的石斑佐膳,如:藍星斑、金黃斑、老鼠斑等,價錢相宜,烹煮方式可以是清蒸或香煎,可謂是吃海鮮的樂園。
有一次,我前往庫克群島(Cook Islands)工作,它位於大溪地和斐濟之間,是屬於新西蘭管治的群島。我獲得當地一位牧者接待,住在他的家裡。有一天,我在他家的後院搭建而成的廚房和飯廳午膳,赫然發現在他敞大的廚房中,放了四、五個巨型的急凍冰箱,於是我好奇地問牧師:「你又不是做生意買賣,為甚麼家裡放了這麼多的冰箱?」他回答說:「因為我需要儲存許多食物。」這時,我留意到在他這個後院附近是一個珊瑚淺澤,正有一個漁夫在打魚。我看到漁夫下網捕魚,不消一刻,他把網從水中拉上來,網內竟然有數十條、每條約兩英尺長的鯔魚(mullet)。牧師對我說:「你知道嗎?正在打魚的是我教會的會友,他每次都會把魚穫的數十條魚送給我,如果沒有冰箱存放,這些魚就會變壞、浪費了。」我聽了之後,才恍然大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