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張三千歲的長孫張祝齡於一九零八年,由道濟會堂區鳳墀長老和高卓承長老的引介,復獲巴色會允准到港就任香港首間自理堂—道濟會堂傳道。時張祝齡年三十一歲,屬於而立之年,可謂風華正茂,以其才識,均能配合教會聖工發展。張牧師富有組織恩賜,首先制定堂會規程,興辦勉勵會和少年德育會,擴充研經班和主日學,並舉行佈道會,堂會聖工日見興旺,故於四年復為倫敦傳道會按立為牧師,亦是該會在華第七位牧師。
自辛亥革命成功,一九一二年建立中華民國,社會人士深受共和自由思想的薰陶,又以一九一零年在英國愛丁堡召開的世界宣教會議,大事鼓吹教會合一運動。以期發揮團體的傳教力量。所以自一九一二年後中國各地多冠以「中華基督教」的名稱,以求中國教會自養、自理、自傳的成長和目標。因此道濟會堂當年亦有「香港中華基督教道濟會堂」、「中華基督教會堂」的定名。
在「中華民國」成立之後,香港社會是有極大的改變,其時有會友何麗臣任職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為響應孫中山號召,水上漁民人人平等,皆享有選舉權利。何麗臣為此之故,提倡對水上漁民傳道,教育漁民知識,如此即可達到傳道和教育功效。基於青年會推動海面傳道工作,張祝齡牧師極是支持。自海面傳道會成立之後,張祝齡牧師參與主日講道和執行聖禮的工作。由於張牧師參與海面傳道工作,自然更能鼓勵道濟會堂教友的參與和支持。
自孫中山於一九一二年四月一日辭任臨時大總統,同月一度在香港與信徒接觸,倡言辦報宣傳革命的重要性,為此則有區鳳墀、尹文楷、張祝齡、王國璇、馬之燦、麥梅生等人響應,和孫中山一同集資出版《大光報》(見圖),於一九一三年二月八日出版。其後張祝齡牧師和麥梅生長老曾任該報主筆,成為香港第一份基督徒的日報。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