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一世紀新一片天
 面對新文化思考宣教方向


2512 期(2012 年 10 月 1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二十一世紀似乎是中國在全球崛起的標誌,香港教會紛紛向這大禾場投入資源作宣教事工,但如何能在急速轉型的中國所帶來挑戰中,尋找到宣教契機?遠東廣播於九月二十九日下午舉辦「中國廿一世紀.新一片天—剖析現今中國宣教事工的機遇」公開講座,約有七十人出席。

  「二十一世紀很多人說是『中國的』,但在於宣教角度卻應該是全球的。」林大衛牧師向會眾宣告。他認為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特別的世紀,全球人口將邁向七十億,同時面對全球化的趨勢,眾多未聽聞福音的人一方面成為宣教的挑戰,另一方面成為宣教重大的機遇。在快速改變傳輸、溝通、交通、經濟等形態下,教會能透過更多不同的創意傳福音,他說:「網絡對人與人間的關係結構、溝通模式、生活形態均產生極大轉變,好像現在手機已能接觸到很多福音信息,這是過去數十年沒有的,我相信在未來二十年會有更多景況產生,網絡會繼續發展、改變。」

  新科技造就傳福音機遇

  他又分析二十一世紀中國的政治趨勢及社會發展,坦言未來的國家的社會政策會直接影響到社會人口的結構,繼而影響教會人數。除了出現未富將老的現象和失去獨生子家庭的趨勢外,城鄉結構的轉變令大批農村人跑到城市找工作,因而令城市教會漸漸出現階級問題。他舉例說教會中,中產或以上階層的本省人「金領」愛心邀請低學歷的外省民工「黑領」吃碗五十元的「平價」牛肉麵,卻不知道已是「黑領」半星期的薪水。外省人與本省人的關係亦造成社會不穩定,林牧師不諱言香港某程度是中國的縮影,社會兩極化問題嚴重。但香港較少衝突的原因是教會落在社區中,扮演著緩和的角色,減低張力。

  林牧師指香港教會若要走進內地宣教,面對的目標群體不再是七十年代的農村人,而是九十年代的城市人,近年在內地信主的群體不乏有知識分子、專業人士、企業家、黨員等,說:「新生型教會基本上沒有傳統包袱,但本質上有很大的轉型。他們對真理知識與生命的追求不同,會思考教會跟社會、信仰跟生活的關係,作出認知上的調整。」他又指,不但三自教會與家庭教會有所分裂,現時內地有不少教會因著不同的領袖風格和教義而導致四分五裂、各自為政,林認為這種分黨分派的分離某程度是海外或是香港教會帶到內地的,因為基督教在中國發展初期較單一,後來在宣教過程中不同宗派將各自的教義帶到內地,形成分黨分派的局面。

  社會參與成為宣教契機

  中國城市化急速在三十年間增長,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貧富、家庭、種族、政府與人民等的問題也顯多,社會參與成為中國宣教契機之一。林牧師認為香港本身是一個非常城市化的社會,能與內地教會配搭發揮,用經驗與他們同行。在中國宣教需要面對門徒培育、家庭關係、社會參與、國度心胸四大方面的挑戰,他解釋現時內地家庭關係比較複雜,離婚、裸婚(編按:不買樓、不辦婚禮等,直接登記結婚,多出現於年輕一代)很普遍,更多的是不結婚,說:「有人算過結婚是『四、二、一』,要養一個孩子,一對父母,兩對祖父母。但教會健康與家庭有密切的關係,例如事奉上需要有夫妻的配搭。」

  在問答環節時,林牧師表示香港教會需要突破語言障礙,訓練下一代說普通話,讓宣教工作衝出廣東省。另外,有與會者問及學生工作應在三自教會還是家庭教會進行,林回答指三自教會對傳福音有年齡限制,不能向低於十八歲的人傳福音,所以成功典範不多,只有如突破機構直接與上海政府合辦青年營的成功例子。他反指出,現在學生宣教工作均以校園為主導,令學生教會觀低弱,畢業後流失量大,若向學生傳福音就要想辦法解決此現象。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