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澳門兩地一衣帶水,早前分別成了英、葡兩國的殖民地,被統治了好一段長長的時期,今已回歸祖國,但各有不同的發展,這不在本文所要談的,只可算是一點花絮。
要到澳門一行,港人戲說是「過大海」,是要乘搭輪船前往,當年就有七、八艘,每天穿梭來往。這在香港的大澳也可以望見澳門燈光的短短距離,航行要二、三小時,不要以為是小輪船,都是可載好幾百人的大船。港人過大海各有不同的目的,但不少是到那邊賭博。大家會這樣說:「去同傅老榕拗手瓜」,因為那時的賭業大亨是傅老榕,何鴻燊還未出道。
我的叔祖在澳門營地大街經營一家頗為知名的燒臘店,就常到那裡不時住上三幾天。很自然的會到當年的中央樓頭,和泊在碼頭的「賊船」耍耍樂。那時我還未信主,就因這段經歷,成了後來到一家當地教會應徵而被拒,想不到多年後每月一次到該堂主領聖餐聚會,在高懸著「福音初至之地」的一塊大金漆牌匾下的講台多次證道,真是奇蹟,感謝讚美主!
現在要說的是關乎澳門這一個地名,這被稱為比彈丸之地的香港還小的地方,稱謂卻不少,計有:
澳門、澳門街、馬交、媽閣、濠江、
濠鏡、蠔鏡、海鏡、鏡海、梳打埠。
拉雜說來就有十個,不知是否還有遺珠?
如今過大海不再用乘搭升火待發、汽笛長鳴的大船,還依稀記得有:澳門、佛山(兩艘因一次颶風翻沈)、金山、西安、濠江、交通、利航、廣福祥⋯⋯票價不到一塊錢,因為競爭關係,隨票還送一碗叉燒飯,真是天方夜譚。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