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者履也,意即實踐,可看為敬拜上帝所要作的事。儀者法規也,有規則、方式、程序之意,即敬拜上帝的共用方式。禮儀的目標是要透過許多外在的形式、程序、記號、標誌、姿勢、動作、聲音、顏色、擺設和空間,幫助敬拜上帝的人敬拜、認識、經歷及遇見上帝。
禮儀的功用是要叫崇拜更全面、豐富、有規有矩地進行。禮儀並且可以營造氣氛、促進合一、提高參與、傳遞難以言喻的信息,使崇拜不致雜亂無章、偏離主題。馬丁路德說:禮儀是建造房屋的圖則。房屋是按圖則建成的,但圖則不是焦點,房屋才是。照樣,禮儀雖不是重點,但藉著禮儀我們遇見上帝,讓祂建造我們成為榮耀上帝的殿。
禮儀大致可以分為非語言和語言兩類:
非語言:藉「服、圖、飾、器」去「傳遞信息、表達身分」,甚至分別為聖。可細分為:
1. 記號:十字架、祭壇、講臺(讀經臺、聖經)、帷巾(旌旗、橫額)圖像、 雕塑、聖洗盆、聖餐、鮮花、燭臺(蠟燭),以及詩班袍、主禮袍、牧師袍(肩帶、腰帶、襯衫、領扣)等,均能「傳遞信息、表達身分」。
2, 顏色:不同的教會年期會選用不同的顏色,白色、金色、紅色、紫色、綠色和黑色,各有不同的象徵意義。
3. 動作:叩首、立定、舉手、下跪、拍手、俯伏、靜默,甚至燃點蠟燭,等動作,均能幫助進到不同的崇拜處境、氣氛和態度當中。
語言:用言語去表達我們對上帝的尊崇和敬意,申述我們的祈禱與呼求;或用言語去傳遞上帝對我們的心意和旨意,輸送上帝的恩典和福氣。
可細分為:讚美、認罪、感恩、祈求、認信、讀經、證道、問安、祝福和差遣等不同的語言,可豐富我們的表達方式。
崇拜禮儀是要叫崇拜不致流於狹淺、雜亂、偏頗,幫助敬拜上帝的人以靈以誠去敬拜、認識、經歷及遇見上帝,得以被建造為榮耀上帝的靈宮,得力在人群中服事和見證上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