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02 期(2012 年 8 月 5 日) ◎ 黃金歲月 ◎ 昂嘯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學童在啟蒙(開學)的那一刻,除了先向「孔聖」、再向老師伏地磕幾下響頭,隨他老人家誦讀幾句紅皮三字經:「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垂於後。」接著是把著小手描紅寫兩行「上大人、孔乙己」,這是入學初階。
隨後的學習生涯,上學居家天天在寫,書包裡藏有毛筆、墨盒,家裡有條墨、硯台;自己磨(研)墨,那時並不覺得累贅。一句:「字乃人之衣冠」成為勵志勉語。由描摹到讀帖、臨帖,各有所從。學子們似受嚴格的師訓與家教,寫不好時要捱幾記誡方和責罵。如此這般會有一點成就,算來可以酬師恩、報父母,那時差不多家家都有,平常得很。
想不到幾十年後的今天,真是有點詑異,說來慚愧,寫幾個毛筆字被稱為「書法、墨寶」,偶在集會中來那麼幾筆,叫「即席揮毫」,圍觀友好嘖嘖稱羨,詡曰「佳筆」,真是愧不敢當。可是細細緬懷,也未負童稚時開始伏案,延至如今所下的「慢功」,又恆常的展紙自娛自樂。又悟到慣常聽說的一句:「字無百日功」,百日能有甚麼功?實在說應是:「字無百日不為功」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