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造神與教會封聖


2480 期(2012 年 3 月 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最近兩週以來,全球各大媒體瘋狂追逐台裔美籍NBA球星林書豪,從新聞節目到政論節目,從報紙到雜誌。

   雖然說,林書豪從板凳到先發七連勝的故事太精采,典型的美國夢激勵了不少人是事實,然而,不能否認的是,NBA作為職業運動產業,之前又發生球員抗議薪資不公的罷賽事件,林書豪的出現,讓NBA有機會修復與觀眾/球迷之間的關係,更別說林書豪可取代姚明的地位,幫助NBA鞏固甚至擴大在亞洲的市場大餅。 

  各方勢力利益一致,很快地動員媒體,推動了一波「造神」運動,把林書豪拱上天。

  媒體造神,是為了龐大的商業利益,試圖將林書豪包裝成「偶像」讓廣大粉絲(球迷)崇拜!

  也幸好林書豪本人到目前為止,似乎仍未受到誘惑,例如他堅持打好籃球,拒絕了許多上門的商業代言邀約,就連替雜誌拍封面照,都以太浪費時間不利備戰為由拒絕了。

  基督徒當然不應該追隨主流媒體的造神運動而起舞,只不過,教會內部雖然不造神,卻也掀起一波封聖熱潮。 

  每次教會人士提到林書豪的應對進退,謙虛、有禮,凡事總歸功於上帝,總是感到窩心且津津樂道。教會所屬的媒體,開始把以前的專訪、見證拿出來重播,報紙雜誌探討林書豪的家庭與信仰教育之成功……,冷眼旁觀,某種程度上來說,教會近來對林書豪做的事情,其實和主流媒體相去無幾。 

  差別在於,教會不是造神,而是封聖,把年僅二十四歲,大學畢業才兩年的年輕人,透過媒體大談特談其得體正確的應對進退,封為聖人,無論是在基督徒人口稀少的台、港教會圈,還是已經進入後基督教會時代的歐美,通通為了這樣一個年輕有為而又虔誠愛主的弟兄而感到開心。

  然而,我隱隱約約地感到不對勁。有人以「同樣明星,兩種結果」做為講道標題時。無論是Makiyo或林書豪,他們的人生都還在繼續,犯錯的不代表未來不會悔改,不會成為更好的見證,如今有好見證的,也不必然將來都不會犯錯跌倒。 

  另外,甚至還有牧者透過教會媒體,要求全球的基督徒為林書豪禱告(這當然沒錯,我們應該為他禱告),希望他永遠不會跌倒(這就有問題了)。我不免想,連大衛都不免跌倒,要一個才年僅二十四歲的弟兄一輩子都不跌倒,這樣的禱告,是為了林書豪還是為了已經發展太過迅速而不能失敗的「林書豪見證」? 

  我不免想到惠妮休斯頓,一個剛過世的(前)西洋流行曲天后,她也是基督徒,而且我相信,就算她後來染毒,婚姻生活不順,但是她內心深處還是深愛著上帝,只是無法勝過肉體的老我。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多少都有無法勝過的老我,就連保羅都希望上帝挪開那根刺,耶穌也曾懇求天父挪去苦杯。 

  無論主流媒體,還是教會/媒體,都給林書豪過多於他所能承受的期許和理解了。我們每個人都透過林書豪去說一個我們想要對其他人說的故事,林書豪不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成了被填滿各方團體需求的「形象」,而且這樣的情勢發展已經失控。

  教會拿林書豪的故事來見證上帝與基督信仰,無可厚非。然而,如果我們要求一位弟兄承擔起復興教會的重任,是否我們已經剝奪了年僅二十四歲,說穿了不過是還在念研究所、當兵、剛出社會的年輕弟兄,將來犯錯、跌倒,失敗再爬起來的權利(不只是事業,也還是品格道德操守,乃至信仰經歷)?

  就像林書豪不該成為唯一承擔起修復NBA與球迷粉絲裂痕的重責大任一樣,他也不應該承擔起今天的教會原本應該做,但卻沒有能力做,最後卻投射到他身上,希望他的見證幫教會讓世人願意去做的責任(就算他本人也很想)。因為,他的人生才剛要開始,不應那麼早被封為護教聖人,奪走他犯錯、跌倒的權利!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