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以己度人」的思維


2458 期(2011 年 10 月 2 日)
◎ 破局錦囊 ◎ 許開明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日常與人交往中,「以己度人」是我們常有的思維。若然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這種思維方式,有時「對」,有時卻「不對」。無論如何,「以己度人」是我們需要小心提防的思想陷阱。曾經聽過一則小故事,講及一位喜歡吃中國芹菜的人,滿以為其他人像他一樣愛吃芹菜,於是每到酒樓食店就會熱情地自作主張點芹菜來吃,令親友反感,自己卻是懵然不知。

  彼得這位兄弟經常言行有失,以致得教訓;然而,竟有一次能贏得耶穌大大的欣賞。在朝向十字架的路上,當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耶穌立刻表揚他是有福的人。怎料,當耶穌提及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受許多的苦,並且被殺時,彼得就拉著耶穌說:「主阿,萬不可如此!此事必不臨到你身上。」結果耶穌轉身來,嚴厲地對他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詳見太十六13-23)這回彼得又表錯情,得到主大大的教訓了。我在想,為何彼得會勸阻耶穌上耶京受苦和受死呢?原因不難理解,耶穌既然自承為基督,上帝的兒子,萬萬不能如此受辱!彼得自以為他這想法是對的,也是人人皆會認同的,更是體貼主的心意的。他甚至可能以為這句話一出,可能會得到主再一次的稱讚呢!

  「以己度人」是一種自我的心理的投射反應。人們常常以為別人與自己具有相同的個性、喜好或心理的傾向。以自己的出發點來衡量別人或預測他人的反應。行為心理學家羅斯曾經做過一項實驗來探究「投射效應」。在八十名參加實驗的大學生中徵求意見,問他們是否願意背著一塊大牌子在校園內周圍走動?結果四十八名大學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園內走動,並且認為大部分學生都會樂意這樣背。另一方面,三十二名拒絕背牌的學生則普遍認為,只有少數學生願意背。可見,這些學生將自己的態度投射到其他學生的身上。

  古語有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與人之間畢竟有差異,不考慮個體差異,胡亂的投射一番,就會出現錯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錯誤地將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投射到別人身上:自己喜歡的人,以為別人也喜歡。常見今日為人父母喜歡為子女計畫前途、選擇學校和職業,不理會孩子個人的興趣、愛好與特長,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到子女身上,結果弄巧反拙,破壞關係。

  我們得記住,人與人之間既有共性,又各有個性,如果過於信賴投射效應,總是「以己度人」,那麼我們將無法真正瞭解別人,也無法真正瞭解自己。在人際關係中,學習客觀待人,盡量避免以自己的標準去判斷他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