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年歲漸長,自然有需要去到一些較為體面的餐廳赴宴。對於出身一般,從小沒有見識過的小孩子,一下子出入這種場面,心中的忐忑不安可想而知。而我,正是這樣的孩子。
雖則天生面皮厚,亦略懂裝瘋扮傻。可初到貴境,也真的會有點手足無措,青澀之情把身世表露無遺。不只西餐的刀刀叉叉令人如臨大敵,精緻的中餐環境同樣令人呼吸困難,從坐位、倒茶、挾菜、點醬料及配合主人家熱情招待等等,都有學問。
幸運地,很快找到了出路。無他,不外乎是安然接受自己的不曉得。坦然地問「這個怎樣吃?」、「那個菜式應該用哪個餐具?」、「這款醬料是用在哪一款菜式?」、「那個英文名稱是甚麼?」,只要對方稍有見識的話,必定會諒解地講解。一旦對方冒起絲絲輕視,出醜的也不是我,何懼之有?
訓練有素下,所謂的氣質逐漸成形。此時,在餐桌上又窺視了另一番景象。
常見的場景是,一些如我從前一樣,不太懂得注意餐桌細節,或是久別重逢的朋友,跟我吃飯竟感到壓力。其實,我並不是如張瑪莉般優雅,純粹東施效顰,卻令朋友高呼「你不用那麼斯文吧!」
有些雖不曾言明,但渾身不自在同樣顯而易見。
事情重覆發生後,便開始有意識放鬆整套身體語言,務求朋友可以吃得安樂一點。主耶穌如此尊貴,還不是天天跟三教九流的草根階層在一起,實在無法想像祂是如何適應過來。
在餐桌上吃得尊貴,是一套書本上的學問;在餐桌上吃得溫柔,是關乎跟耶穌有多熟絡。
吃得粗魯時,特別溫柔!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