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太六25-27)
人的不快樂跟他的憂慮是息息相關的,這也是心理學家研究一個情緒低落的人會重覆思慮(Rumination)一些事有關的。有時候我們被思想控制,無法放下,就將自己鎖在自己的思想之中。
耶穌面對一些為衣食住行憂慮的人的建議很有參考作用,祂邀請我們到外面走走,看看天上的飛鳥、野地的花,用意是叫我們作出比較,就可以放下那些無謂的憂慮。
但除了將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創造物與自己比較之外,其實耶穌的提議有一個間接的效果。研究情緒低落的專家,發現不快樂的人都有逃避接觸外界的傾向,很想「收埋自己」。這種社交上的退縮,終日留在家中,像那些「宅男」,埋首於電腦網絡的世界,他們會更加情緒低落。
近年心理學家對這現象有一個對症下藥的方法,名為「行為啟動」(behavior activation),就是好好安排個人的生活,不要終日躲在家中,要親親大自然,找朋友聊聊天,或做一些戶外的運動,多參予一些令自己快樂的活動,將自己一星期的作息好好安排一下,也是驅散悶氣的一個好方法。
這方法不算十分流行,原因可能是它看似十分簡單,但我們是沒有理由一定要取難捨易的,只要它有效便行了。
所以,有一天你看到你心愛的人不快樂,悶悶不樂的躲在家中,你未必需要尋根究底的要他將不快樂的事跟你細說,鼓勵和倍伴他到外面走走,呼吸新鮮的空氣,吃一點美食,這也是可以尋回快樂的祕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