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德醫生學通歐美


2458 期(2011 年 10 月 2 日)
◎ 教會今昔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之際,當然會思想到孫中山領導十次革命的豐功偉績,但不可忘記他是出身香港西醫書院的醫科學生,一八八七年入學,一八九二年畢業,隨後一度在澳門和廣州行醫,以其醫術高明,稱之為「大國手」,實非虛傳。然而研究香港醫學史,在十九世紀,確實不少出類拔萃的西醫,就以中國第一位西醫黃寬來說,他是於一八四二年從澳門馬禮遜紀念學校遷來香港,至一八四七年由鮑留雲牧師(Rev. Samuel Brown)帶了他和容閎、黃勝三位學生到美國留學,至一八四九年畢業升讀英國愛丁堡大學醫科,一八五六年醫科畢業,後被倫敦傳道會派回廣州當醫藥傳教士,因他擅長外科手術,被譽為亞洲名外科醫生。其後又有中央書院學生徐華清、尹文楷考入北洋學堂讀醫,日後行醫貢獻中國和香港。他們之成名,亦因為徐華清曾到德國;尹文楷曾到英國深造,以致醫術的精進。而在香港西醫書院同學中有王寵益和李樹芬兩人,二人先後入讀愛丁堡大學攻讀,日後成為中國和香港名醫、貢獻於香港大學和香港社會。

  然而在香港西醫學史能學通英美,又能在兩國取得崇高醫學地位,應以胡惠德醫生最具代表。胡惠德於一八八八年在港出生,祖父是巴陵會胡變庵牧師,父親胡爾楷一八八七年就讀香港西醫書院,與孫中山同班同學,但至一八九五年才畢業。胡惠德是胡爾楷醫生長子,稍長入讀聖公會拔萃書院,畢業後赴英留學,先習法文、拉丁文,考進倫敦大學醫學院(見上圖),以承父志。一九零七年在倫敦醫院實習,獲內科臨床醫學優等獎證書,一九一一年中國政府授以駐英武官上尉軍醫榮銜。一九一三年畢業,適逢歐戰發生,被當地政府派往第一師野戰隊第三隊服務,歷三年之久。繼任倫敦醫院眼科醫生,其後又在多間醫院任外科、X光科、產科、傳染病科、肺癆病科等各科醫生,又發明剖腹用的針,稱之為“Woo Needle”。後獲美國洛克斐勒獎學金,先入紐約產科醫院學習,繼入約翰霍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醫學(見下圖),學通英美,醫術尤為精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