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排列在新約書信、也就是保羅書信之首,在歷史中對奧古斯丁、馬丁路德、衛斯理約翰和近代的著名神學家巴特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推動了宗教改革運動、福音復興運動及神學更新運動等;羅馬書在聖經各書卷中的重要性是沒有爭議的。
自馬丁路德引發的宗教改革運動以來,羅馬書被視為一封討論教義的書信,而以因信稱義為該書信最重要的神學主題,甚至被認為是保羅神學思想的核心和閱讀保羅書信的鑰匙。
然而,保羅作為一個宣教士、一個牧者、一個實踐神學家,他所寫的其他書信都被公認是為了協助收信的信徒去解決他們在信仰、信徒生活、社會文化壓力下所遇到的困難,以及在建立教會所遇到的具體問題,他怎可能在羅馬書中突然改變書寫書信的特質和目的,而以討論「因信稱義」教義為他最大的目標呢?我們怎可以忽視保羅對羅馬信徒實際處境的關注呢?
當我們不以先入為主的眼光來閱讀羅馬書的時候,其實從第一章開始,我們便會發現保羅對「福音」的重視(一1-2,9,14-17),而「福音」並不只等於宣講(十五18-19);因為「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一16)。
所以,我們相信「福音」才是羅馬書的主題,因著福音的大能,保羅被差遣到外邦人中傳福音,他與那些教會柱石爭論(加二11-14),他要打破民族之間的牆,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可以在基督裡建立平等和好的關係(羅三28-30;四 11-12;五1-2;加三26-30)。讓我們以保羅的眼光閱讀羅馬書,並求主使我們可以從羅馬書的信息中重新經歷福音的大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