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廣州」,身為廣東人當引以自豪,廣州又是粵省首府,更以「民以食為先」是每個人生活的要素,就這一句,恍似中華舉國只要一提起食,廣州就翹起大拇指。慚愧幼年無知,也深焉此說,其後年齒日增,稍微見聞略廣,才明白這是井蛙之見。
這也是由於四句俚言所形成的:「生在蘇州、食在廣州、著在杭州、死在柳州」。是說蘇州美女多、杭州綢緞好、柳州木堅實、也不知誰把食算到廣州這個地方?
其實各地、各省都很講究食經,這也因為各地天時地利所出產的材料不同,也是各師各法各式各樣的烹調,這都是較大的市鎮和人口集中較為富庶的地方,慢慢積聚而成。試舉幾個例子:魯(山東)說是食在「濟南」、桂(廣西)說是食在「邕州」(南寧)、江蘇說是食在「維揚」(揚州)...... 其實各省都有,最近到過番禺,在食肆他們也自吹自擂的說是:「食在廣州、味在番禺」的自詡。這也很實在,食是要求適口充腸,只求一飽很容易,但可口適口就可遇不可求。
一般來說,人都是喜試異嘗新,但也有點好奇怕奇,人慣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並不盡然。可是當人甫出自己家門,一踏足另一處落腳的地方,那就跨省、跨國、跨洲,這一跨就離開本土愈走愈遠,所到每處都是新的。縱使是舊地重遊,但多是似蜻蜓點水的陌生,要放開懷抱,每天預備嘗新,才不負新的探求。
年來旅遊風熾,可是都要求價廉物美,最起碼是行程編排多與密以求盡興,再是住得舒適,都是要緊的,食得好嘛?全程是旅遊套餐飽肚算了,要食得好?且聽我道來。(四之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