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39 期(2011 年 5 月 22 日) ◎ 誰是鄰舍 ◎ 余妙雲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另一邊廂,一群參與兒童發展基金「生命有可能」計畫的青少年,他們都來自缺乏經濟支援的基層家庭,有長於單親的,有新來港的,有領取綜援的,他們都缺乏社會認同;家人也不能有許多資源、能力、時間去支持他們;在學習和成長上,他們都會遇到不少困難和障礙,但當他們參加了「生命有可能」計畫後,他們可以有夢想,也多了信心去實踐夢想。
經過二年的參與和學習,無論是個人發展、目標儲蓄和生命師傅的陪伴同行,青少年已培育出有形及無形的資本,他們雖長於基層,卻不因經濟壓力緣故,已能體驗多元的學習領域,視野得以擴闊,潛能有機會發揮和被肯定,在努力和不同群體的支持下,生命變得更多姿彩,他們可擁有自己的夢想,並且已向夢想出發。
俊仔過去兩年有機會參加話劇訓練班,發現自己對將來投身演藝事業多了一份信心。「話劇—是我一直以來的興趣和愛好,我很開心和感恩,能夠參加話劇班,發展及培養我的演藝細胞。話劇班令我領悟到穿梭於劇本間的奇妙,縱橫於場景間的聯繫,用戲劇去表達心中所想,用創意去演譯人生百態。」還有不少青少年夢想能入大學,能成為教師、會計師、醫生、化妝師、設計師,也有夢想開咖啡店、蛋糕店、餅店、成為高級甜品師傅、做專業單車手等。
過去兩年所學習的,所儲蓄的金錢,正好在第三年時運用,並嘗試向短期目標進發,因此有青少年用儲蓄買電腦、學英文、買參考書、學糕餅製作、買單車等。要達成夢想,一定有困難,會被誤解、會感到孤單、會失去專注力。但當青少年不放棄,在生命師傅的鼓勵,在父母親的支持下,就能建立信心,凝聚愛的力量,向夢想出發。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一百二十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