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39 期(2011 年 5 月 22 日) ◎ 職場攞景 ◎ 羅錫為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使徒保羅憑織帳棚的技能,闖蕩江湖。不過,那只是「副業」,正職是安提阿教會差派出去的宣教士。今天,很多帶職宣教士也是以有「一技之長」,以專業人員的身分,在啟創地區為主作見證。
不過,今天職場的生態,迅速轉變。從前,學得一技傍身,就是生涯的保證的日子,去而不返。
自動化機器和資訊科技,取代了許多半技術性和技術性的職位。想當年,身懷一技之長,不愁餓死,沒想過「工種」會被淘汰。今天,連有沙紙,戴四方帽,考獲「專業資格」,找到一份好工,如不在職進修,不一定有「生涯的前途」。
在職進修,除了要磨利自己「那張刀」,即彌補在科技和知識的不足,還要作多元的學習。即是為生涯的中途轉折點做好預備。因為就算在同一個專業,如果從前線調任到後勤,由客戶服務升職到中層管理,所要求的技能都不同。
上個世紀,有一個日本企業神話—「一天是公司的員工,一世就是員工」,已隨著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衰退而破滅了。美國的打工仔,一生至少要換六、七個老闆。香港也差不太遠,一技不足以保住飯碗,就要為可能的轉工作籌謀。多元學習,不單是專業和技術上的精益求精,而是要藉學習,開闊自己的生涯視野和領域。
聖經中有一個人物,叫比撒列,是上帝「欽點」替會幕做「技師」的。為甚麼被看中,被重用?聖經說︰「他有智慧、聰明、知識,能做各樣的工,能想出巧工......能做各樣的巧工。」(出三十五30-33)他的技藝是多元的,具多元智能,在心理和靈性上的質素俱佳,是今天在職場上的人學習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