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禮拜(下)


2439 期(2011 年 5 月 22 日)
◎ 商旅大中華 ◎ 區在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對我來說,在商旅途中參加主日禮拜,甚至與主內肢體相交,那當然不是為了打發時間,更不是要追求一份心安理得,好向自己的信仰生活慣性,甚至向「教會」交代。經過歲月的磨練,多少能總結出在這種工作與生活狀態下,如何建設自身教會生活的經驗,不可缺少的還是一份堅持與認真,信是恩典。對於牧養像我這種遊牧式信徒,確也是地方堂會仍未有充分準備與技巧方法,但卻急需面對的挑戰。

  不少中港兩邊跑的信徒的教會生活,都要面對不穩定的風險。首先,不能每個主日都可以返自己所屬的香港的教會參加主日禮拜,多少會有一種與原來教會漸漸疏遠的危險;而且,離港的日子比在港的日子還多,倘若再要求像我這般工作與生活的基督徒,要出席教會祈禱會,或穩定參加小組,那等同把最後留給家人的時間,都轉移到教會聚會。

  信仰不純然是個人的事,「信仰群體」同樣是重要元素。從防守的角度來看,教會生活對維繫個人信心與靈性,並實踐肢體相交,都可以帶出重要的作用;進取一點來說,信仰群體可以成為福音見證的團隊,並吸引未信世界對福音的認識。所以,無論我怎樣的居無定所,我都堅持參與集體敬拜,及維持肢體相交的生活。當然,來得有點另類。

  簡單來說,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參加主日禮拜,不論任何宗派,只要清楚是信仰正統的教會,都樂意參與。至於與肢體相交,我則透過多年行走江湖積累下來的人脈關係,經常與不同城市的基督徒朋友相聚,最方便的安排莫過於在咖啡店閒聊,或藉著一頓晚餐暢所欲言。我在上海、北京、台北等大城市,都有相熟要好的主內肢體,能夠深入交通,甚至彼此代禱。此外,我也透過電郵與好幾位弟兄姊妹保持聯繫,分享各自的近況。回到香港,我也經常與家人一起參加教會朋友的活動,特別是到郊外走走,或者選一段路徑享受行山之樂。

  主日禮拜是主軸,有助於加強與教會的頭—主的關係;肢體相交則好像一張網,把我圍攏在有血有肉的基督的身體當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雲彩見證】

【家庭醫生手記】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