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朗邊中轉屋,就見到一間細小而精緻的「工福朗邊小屋」。二零零九年七月工福獲房委會支持租用朗邊中轉屋一號舖,面積約六百平方呎的獨立屋,貼身為中轉屋的居民服務。自從朗邊小屋開辦後,社區的確起了變化,也多了一番新景象。
阿燕四年前帶著一對子女移居香港,一家四口居於朗邊中轉屋,此處交通不便,沒有社區設施,四周偏僻荒涼,各家門戶緊閉,整個社區死氣沈沈。阿燕居住的地方又狹小又簡陋、自己又無親戚朋友,每想到在農村的家鄉和親人,又想到未來的生活,就覺孤苦伶仃,只感到淒涼和失落。幸好阿燕的性格樂觀主動,有機會接觸定期到訪中轉屋,為居民開辦功課輔導班的教會朋友,兩個孩子也參加了功輔班,也有機會認識主耶穌。她也嘗試多接觸街坊,不過這裡居民品流非常複雜,在人情冷暖下,很難有知心朋友。
自從「朗邊小屋」成立後,阿燕就成為小屋的常客,她一有空就到來小屋與同工和義工們閒聊,舒發情緒。她也積極參與小屋的活動,漸漸地她愛上小屋,更成為小屋與社區街坊的橋梁,每次有活動她不單自己參與,她更廣邀街坊鄰里來參加。其實要聯絡街坊真的不容易,他們已習慣不願意與人打招呼、溝通和接觸,但阿燕的真誠和熱心,常鼓勵他們一起參與,不少婦女開始有回應,也願意來小屋尋求協助。
同工們知道要社區能起變化,成為一個開朗、融洽、互助的社區,必須要發動區內居民參與投入,彼此守望相助,發揮潛能,貢獻社區。於是成立「居民大使」計畫,阿燕義不容辭的參加。目前已有五十二位街坊成為「居民大使」,他們要負責在小屋輪流當值,也協助照管小朋友,在活動和服務上當義工,亦幫助有需要的居民申請二手傢俬轉贈或協助搬屋事宜,更重要的因為他們居於中轉屋,熟悉社區,知道社區需要和困難,使小屋能提供「到位」的服務。
阿燕表示自己肯投入參與,因為知道自己會有一段頗長的時間要在此處居住,她不想家人活在孤單中,孩子需要朋友,自己也需要朋友。因此當知道小屋成立後,她便主動聯絡,尋求協助,又鼓勵街坊一起參與,因為她們也帶著孩子,也需要有人關心及協助。
今日朗邊中轉屋亦熱鬧起來,區內居民對社區漸有歸屬感,生活也快樂了。
「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神必常與你們同在。」(林後十三11)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語言解碼】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聯會新會堂巡禮】
【家庭醫生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