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會犯錯,犯錯之後會得到怎樣的處罰,直接影響他以後繼續錯下去,還是會改正過來。所以,家長和老師培育孩子時,要學懂處理孩子犯錯這門藝術。
讀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讓人感到作者除了掌握寫作的藝術,同時是教養孩子的藝術家。
很喜歡她在點題序文《蝴蝶結》裡寫:「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繫好,用他五歲的手指......」這句話概括了應台教導孩子的哲學─要給孩子成長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書中最後一篇文題為《觸電的小牛》,講述剛上一年級的大兒子安安跟鄰居小友到超市去偷糖被逮的事情。安安並沒有參與高買,他只是「分享」人家的「成果」,他以為這不算犯錯。媽媽告訴他,這就是共犯,罪狀跟小友同樣重,所以同樣要接受處罰,要禁足要掃落葉和不准看電視。
應台打了個比方,原野上的小牛以為整個草原都是牠們的,直到有天,想闖遠的小牛觸碰到一條充了電的界線,觸電的小牛才明白,原來廣闊的草原也有去不得的地方。
比喻具體地指出,教養孩子必須有原則,愛不等於自由放任,沒有規矩無法成方圓,但同時,又要給孩子犯錯改過的空間,不能一下子就用高壓電把小牛電死。
能否訂定適合的界線,通以適當的電流,要看家長和老師的藝術造詣。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語言解碼】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聯會新會堂巡禮】
【家庭醫生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