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不反,又如何?


2405 期(2010 年 9 月 26 日)
  ◎ 青蔥校園 ◎ 梁景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 電郵推介 電郵 :: 臉書推介 臉書 :: 推特推介 推特
 

  九月,新一學年開始,大專校園迎接了一班新同學,這場面讓我憶起當年升大學時的片段。一些年長的基督徒提醒我這些準大學生,大專校園是個充滿誘惑的地方,不慎者會失掉信仰,故此作為基督徒大專生,必需抱持十足的信心,才能跨過這危險的大專生涯,保存自己的信仰生命。因為這些提醒,有些避世的想法便出現:

  「要住宿舍嗎?不好!你會被同學逼去玩,做一些違反信仰的事,也會漸漸忘記上帝。」

  「要讀哲學或文化研究等科目嗎?不好!那些老師有不少都反對基督教,你會被他們動搖信仰的。」

  那些年長基督徒未必期望我們如此想,但這卻成了我身邊一些同學的寫照—寧願在校園找個信仰的安全地帶,讓自己不受任何世俗的衝擊。校園的生活讓年輕基督徒面對新的生活體驗,和信仰有衝突時則帶來不少困惑,退避當然讓這些經驗與信仰的衝突消失於眼前,但這心態卻會令信仰的領域愈縮愈小,更令信仰變得更抽空和教條化。

  這正顯出推動基督徒大專生反省信仰的必要。信仰反省是重整自己的信仰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實踐方法的過程。信而不反,帶來的就好像上述的情況,令信仰脫離現實。事實上,面對進入大專的多元化場景,實在是機會讓同學反省和重整信仰,或者衝破一些固有且僵化的信仰理解。套用斯通和杜克的用語(註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深印神學」(embedded theology),那是一些沒有經過深入思考就全盤接受的信仰觀念。信仰反省就是要重新思考我們的「深印神學」,藉此建立「深思熟慮的神學」(deliberative theology),建立一個較整全的信仰觀。

  當然,信仰反省這四字詞也會嚇怕一些基督徒大專生。時至今日,我成為服侍大學生的同工,也不只一次從學生口中聽到「寧可生活簡簡單單,不願思考太多」的講法。這是當下鼓勵年輕人作信仰反省的一大挑戰,卻不是要放棄推動信反的原因。我們需要的是引導他們反省的方法。我相信每個信徒都會嘗試把信仰應用到日常生活上,而當中都會刺激自己反省對信仰的理解,問題只是在乎反省程度上的深淺。我認為基督徒大專生應更積極投入校園生活,感受和信仰之間的張力,並鼓勵他們分享當中的掙扎。作為他們的同行者,不用急於為他們提供解決之法,而是要帶動他們從信仰思考和建立自己的看法。這既訓練他們反省信仰,也相對於抽象地反省信仰命題或字詞來得容易接受。當然,以查經帶動信仰反省也是不能少的一環,反省可以是天馬行空的,惟有扎根於聖經,才讓信仰反省找著焦點,建立聖經的世界觀。

  當我還是大學生參與大專院校團契的時候,信仰反省就是我們一個十分重視的過程。我們當時做的反省可能質素平平,甚或有時反省過後得出的結論和未反省前也相差無幾,但這些經歷已經幫助我們鞏固信仰,對抗世俗的挑戰,也令我們對信仰更認真和投入,甚至推動我們思考信仰如何影響我們走畢業後的路。故此,信而不反,或許暫時可以保住信仰,但踏出反省的一步,才能令年輕人的信仰生命真實和持久。

  (註1) 霍華德.斯通、詹姆斯.杜克著;陳永財譯《基督徒的神學思考》(2006),香港:基道出版社

  

 

梁景匯(FES大專部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青蔥校園】




Card image cap

聯會歷史文獻

連結瀏覽
Card image cap

「香港基督教醫療服務發展歷史」

連結瀏覽
Card image cap

「基督教與香港」講座

連結瀏覽


《基督教週報》版權所有
地址:九龍聯合道140號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大樓
電話:23374171 · 電郵:info@christianweekl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