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在「海角」或「山巔」


2401 期(2010 年 8 月 29 日)
◎ 女傳道手記 ◎ 丹雪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幾位《校園》雜誌的新訂戶,詢問為何一直沒收到雜誌,台灣校園出版社相關同工查閱紀錄,確實早早就以海郵寄出,為免讀者心焦,只好立即又以空郵補寄。這幾年在寄信給國內F縣受資助的學生時,也經歷相類似的情況。弟兄姊妹們用心費時寫信,每封信都裝滿了對學生的誠摯關心,可是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往往有一半機會,學生表示他們沒收到信件,這讓寫信的、寄信的(我們委派組長統籌此事)和收信的人,都感到挫折、遺憾。

  在電訊科技發達的今日,我們是否該服膺影片《海角七號》男主角的話,「現在哪還有人寫信」,盡量用電話、電郵,取代傳統書信?但在城市生活裡受了傷、帶著憤怒回到鄉下、勉強暫代鎮上郵差職務的男主角,在工作時灑脫不羈地跑去望海、吹海風、游泳,而後將沒送完的郵件囤積家中,面對質疑時,一句「現在哪還有人寫信」的回應,對於條件有限、不方便使用網絡科技者,就好比那些連基本民生都困難、遑論使用網絡的偏遠山區居民,又或者對於那些就算有條件、卻寧願選擇傳統書信的人們來說,男主角的辯駁,只能說是典型地玩世不恭、不在乎他人、不負責任的三不思維。

  要說在太平盛世、交通便利的今天,郵政反而不如烽火連天的對日抗戰、國共內戰時期,難免有以偏蓋全、誇大的嫌疑,但確確實實在民營快遞、送貨到府等業務發達的今天,偏偏國營的郵政系統反而叫人不敢完全信賴。這讓我懷念起孩童時代,讀到課文中描述,那些在風雨中仍然冒險堅持崗位,將信送到住在窮山惡水的百姓手中之郵差的故事;也想起曾經看過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影片描述一個郵差在退休前把工作交給兒子,並且在兒子第一次送信時,帶著兒子全程走了一趟。

  父子兩人加上一隻忠心的狗,背上沈重的信件包裹,徒步在湖南的深山中,克服種種旅途上的艱難辛苦,有橋過橋、沒橋涉水,一村過一村。每當山中村民看見他們,便敲鑼打鼓、歡天喜地的宣告信差來到,信差帶來了他們想知道的消息:學生等待考試的結果、瞎眼老婆婆等待孫子的問候。當兒子看見村民那份殷切期待信件的渴望,因父親的來到得到滿足,並看見父親和他們如老友般的互動,多年來兒子對父親常年離家的不諒解以及遺憾,遂得到了解決與釋放。

  想著郵件對寄件人、收信人的重要性,於是便能忠心地投遞每份郵件,不單只是輸送者,而是每個角色、職分都應有這樣的思維,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耶穌豈不警告門徒: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聯會新會堂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