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末代會考放榜後幾天,除了考得好成績,對升學方面,像穩坐釣魚船般逍遙之外,等次較下的都有著落了。但那些一大群勉強找到一個學額,不是自己想要學的科目,無可奈何的像在大海中,撈著一條草繩一樣,聊以自慰。
大多數的人(自己子弟成績不理想的),都會同聲地說:「香港的教育制度不好」,溯源而上,當然政府不好、主其政者又不好,不好。
且先不說制度好不好的問題,就循一個小娃兒適齡入學開始,可說是絕對公平的。雖然由於散居各區校址不同,但入學年齡都是相同的,同一天真、活潑,都是各家的寵兒。班級相同,人數相同、學習課本大致相同,師資也是分別在差不多相同的師訓機構培訓出來,又經過考核後合格,分發到同一班級的課室任教。起初入學時所有的家長和老師都是欣然的,這段所謂蜜月期卻很快過去。
段考、期考過去,問題就出現,班裡的人數說它四十罷,就分列出由一到四十。考試的結果、成績的計算,分首名到末名,俗稱考第一、考第尾(咪)。賡續來一學期、一學年匆匆地過去,除了特別情形例外的,全都升了班畢業。升到中學,也是這樣,到頭來,積聚成現在的情形。
再說學童由小學一年級開始,入學時除了男、女面貌,其他全是相同,個個一樣,非常公平,為甚麼會造成這樣?這個責任是推不掉的,更不能全都卸給學校、教育當局,這才真是我們要重視、要挽救的問題。
其實大問題也是小問題,小問題會變成大問題,偏偏學童的問題是自己家裡的問題,要認真好好地來多次「家常話」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聯會新會堂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