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司和利未人在想甚麼?


2394 期(2010 年 7 月 11 日)
◎ 釋經講道 ◎ 林振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作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念的是怎樣呢?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你想,這三個人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路十25-37)

  相信沒有基督徒從未聽過「善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正因為這個故事耳熟能詳,又加上聖經早已為故事編上「善撒瑪利亞人」這個題目,我們都幾乎不假思索地,把目光直接投向這位主角,並且把他的善行比對故事裡的祭司和利未人,因為他們看見那位被打個半死的人,都從另一邊走過去,放棄為他施救。但我們在稱讚撒瑪利亞人滿有愛心的同時,是否也可以問:究竟當時祭司和利未人在想甚麼,竟把救人的事拋開?其實故事起頭的一句話告訴我們甚多。這句話是:「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這些細節不可說不重要。

  首先,這個人的衣裳被剝去。當時的人都會用服飾來識別自己的身分,特別是用來表示自己屬何種族,當遭遇不幸,別人就容易辨識他來,送他往自己的同鄉人那裡,好得照顧。可是這個人的衣裳被剝去,便難以識別他的身分。

  其次,他被打個半死。這是說只要施救及時,他還可以存活下去。就在這時候有一位祭司經過,可是他「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隨後又有一個利未人經過,「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

  耶穌沒有說明箇中原因,但憑當時環境,和對這些細節的理解,可有以下的推斷:

  (一)考慮自身的安全。當時無人不知,從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地勢迂迴,彎路又多,強盜容易隱藏起來。這個人獨自走路,已把自己送上不幸的境地,如今祭司和利未人也獨自走路,看見這個人被丟在地上,自然想到強盜極可能還在附近。而這個人的衣裳被剝去,身分難辨,欲助無從。還有是如果他與強盜同黨,把自己裝成半死的樣子作餌,引得途人注意,停留下來,強盜便可乘機搶劫。在這情況下,他們心裡可能這樣想:為了自身的安全,若不趕快離開,恐怕也會遭遇同樣的厄運。

  (二)遵守律法是最大的考慮。祭司和利未人都看見他,但不知道這個人是生還是死。對於在聖殿裡事奉上帝的人,他們的身分和工作都嚴格要求自己保持身體的潔淨,若觸摸死人,便是「沾染自己」,成了不潔的人(利二十一1-13;民五2;十九11)。耶穌在故事裡選擇祭司和利未人,不是因為他們是「最壞」的兩個,而是他們是「最好」的兩個。他們都是群眾眼中的義人,而義人該做的事,莫過於遵守誡命,因為這是愛上帝的最有力見證。在這些考慮下,他們心裡可能這樣想:出於愛上帝的緣故,都是從那邊過去好了,免得偶有不慎,作出失見證的行為。

  祭司和利未人不是不知道「愛人如己」,只是缺少了一樣東西,是那位撒瑪利亞人擁有的,就是「慈心」。耶穌說到撒瑪利亞人看見那位被丟在路上,半死的人,就動了慈心。以色列人相信慈心是發自人內心深處,從腸胃而出,比心臟在人體的位置還要深。祭司和利未人對上帝的認識,比一般人深厚,可是都停留在腦袋上,最終想到的:都是自己。他們缺損的是一份從腸胃而出的慈心,那裡能使人認識和體會到上帝是一位滿有恩典和憐憫的主。

  我們不妨問自己,我們也在想甚麼,是自己呢?還是上帝呢?這都關乎我們「怎樣去行吧!」

  

林振偉(聖公會聖施洗約翰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