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政治


2371 期(2010 年 1 月 31 日)
◎ 問道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是少年級主日學的老師,有唸中三的學生問我應否支持反對興建高鐵,又問我青年人包圍立法會和衝擊警員對不對。我很想和學生從聖經角度探討這問題,但不知從何入手?許先生,你有何高見?

  你的問題讓我記起一本藏在書架角落的小書,書目是《一切都是政治,但政治並不是一切》(“Everything is Politics but Politics is not Everything”)。

  確實,近年社會、政治方面的議題,成了教會無法迴避的問題。彷彿教會若不在這些議題的立場上表態,她甚至在信仰上的發言權幾乎亦受到質疑。一般的想法,是信仰既然涵括人生的每一個部份,它就該在生活所有的範疇上,都反映其獨特的角度和觀點。

  不過,正如我在上一次(「另類」)提過,雖然心靈的轉化─包括我們對生命意義以及價值層序的重新評估和定位─必然帶來生活行為上的改變,但這卻並不意味著要劃一化基督徒在生活上的具體細節。

  我的意思是,一個人信主後可能會放下一切,從事與教會有關的工作;另一個人卻可以選擇留在自己一直所從事的崗位上,照亮自己所在的角落(林前七20-24)。一個人信主前屬於自由黨,信主後不一定需要轉投民主黨或社民聯;宗教信仰並不決定一個人的政治取向和立場,那更多是取決於他所屬的社會階層。

  對於一個中產人士來說,「環保」可能是在下一次換車的時候找一部混合車(hybrid);對於打工仔來說,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從來都是他們不二的選擇。信仰或神學,基本上並不是政治或社會批判理論。

  在興建高鐵的事件上,那基本上是屬於一個社會、政治而非信仰的判斷。對於香港是否需要高鐵、造價多少才算合理、應該經過甚麼地方、總站該設在哪裡,這些都不是屬於信仰範疇的問題。你只需要以事論事地跟你的主日學生分析問題,而不必亟亟於從聖經中尋找答案。你更可以順帶讓他們知道,上主造我們的腦袋,是要我們去分析、判斷和運用。那是屬於常識的範疇。

  又正如有學者指出,反高鐵運動所反對的,其實也不單是高速鐵路、不單是669億高昂的造價、也不單純因為影響了菜園村和其他居民,以及總站該設在哪一區;他認為問題的核心,是政府強權意識形態,與民間反對經濟至上的價值觀對壘。那是屬於價值觀與良心的範疇,也是信仰觀點可以介入的層次。

  我不知道中三的學生是不是能夠明白,但你可以讓他們知道,就是同一個問題,也可以有不同層次的討論。這樣的分析使我們對問題有更立體的理解,而不必追求一個終極及唯一的答案。至於包圍立法局與衝擊警方防線,那已屬於策略的考量和情緒的表達。

  在舊約聖經的記載中,有進入政治建制的約瑟和但以理,但更多是在政治建制以外批判和進諫的先知。這似乎是更為適合教會的角色。昔日在耶穌的門徒中,有政治背景的就只有奮銳黨的西門。而在耶穌的講論中,從來沒有將上帝國跟任何政治理想(例如錫安主義)連上任何關係。

  雖然我個人並不喜歡太多嘈雜和激昂的口號,但我卻是六四燭光晚會的常客。那是關乎個人的道德良心,盼望已被信仰所洗滌,而不再需要宗教的批文。畢竟,「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