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為市、互易有無,這是先民以貨易貨,各取所需的彼此交易而為商賈開了先河。繼而共商定了時日、地點,由遠或近攜著貨物來聚在一起,就成了墟、集。粵人稱曰:「趁墟或墟期」,其他各地說是「趕集」,地選適中的所在,日子是為了容易記得,都以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也不知始於何時,沿用至今漸漸式微了。但在國內一些小地方仍保留這古舊遺風,就以香港這已算是國際化城市,仍有「天光墟」,日期卻選在週末或週日,連外國人都有參與。
不管是怎樣的經營,都要論值,買賣雙方各有自己的盤算,更要合乎自己也需要衡量對方的合理要求,其中又有彼此議價所有的過程,也是當然的買家盡量希望價廉物美,賣方要求賺得更多,這可就是天經地義的。
有人嚷說是世風日下,又說是人心不古,為甚麼會爭會奪,演變到如今,甚至爾虞我詐,商場交經變成了商戰,又說逢商必奸,真是匪夷所思了。
這又從小處說起,先是有不公平的法碼,「呃秤」,如今有所謂「公秤」的設立以求公允,照樣有爭論。親眼看到的一樁事實就可以見微知著了。
在北角新都城那裡有一個巴士站,可說是個大站頭,多條路線都停下上落客。這裡有個老婦,腰肢都彎了。但衣履相當的整潔不像個拾荒的,她只坐在一家大廈的入口處,就有附近店舖的人,自動地拿好些紙皮給她。她收集起來,走到路邊的渠口,這裡整天污水淌流,她便將每塊紙皮在那裡泡浸後用小車推去賣,濕瀌瀌當然量是重了不少,從這小事看到一個社會縮影,還有甚麼可說?這不是對老人家不敬,倒是個可歎的現實。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