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64 期(2009 年 12 月 13 日) ◎ 靈修果園 ◎ 王芃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行善的力量」不一定就意味著為賑災、扶貧捐款,這些當然是重要的事情,捐出自己的錢物,是我們關注遠方缺乏之人的開始。除此之外,「行善的力量」還包含更多的方面,出自內心善意的表達,遠非金錢本身所能涵蓋。
有時,我們需要付出的,只是扶起路上跌倒的陌生老人,雖然可能冒著被誤解的風險;有時我們需要付出的,只是給家人更多一點的時間,雖然我們的手上總有永遠也做不完的事情。
「行善的力量」不在乎我們擁有多大的能力,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付出。孩子對父母的期待,無非就是肯多花點時間,多陪他們一會兒;一個沮喪之人對朋友的期待,就是給他一些溫暖的話,把你的手交給他,拉他一同上路。善意的付出,總會在你不在意的時候,釋放出它的力量。
「行善的力量」不允許我們遲疑不決,需要我們及時地表達出來。試想一下,每天我們都在與我們擁有的行善的能力擦肩而過,只要把我們手上自以為重要的事情放一放,我們就可以滿足一些期待的眼光。其實,表達我們的善意真的很簡單,試著停下你匆匆的腳步,看看你身邊的人,在這一刻,把你的心放在他們身上。
當我們懂得付出,願意使他人受益時,其實我們自己收獲更多,因為我們的生命,和生命中的一切,都來自天父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