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教會應該記念「人權主日」?
因為教會從來是人權的維護者及和平的締造者。當世界仍然有人的基本權利不被尊重,教會就應該繼續為那些受壓迫、被剝削的人發聲。
創世記十章至十一章記載了一個「巴別塔」的故事,記述當時原本各族各民,散居各地,各隨各的方言、宗族立國,如何演變為天下的人都「只講一種語言,只用一種話」。
那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強大帝國,發源地是巴別,即巴比倫。他們是古實的後裔,曾出現過一位偉大的領袖寧錄,他是強悍的獵戶,象徵武力,號召天下英雄,國勢日盛。帝國的版圖不住擴張,併吞鄰國,並向亞述伸展,建造尼尼微等地方,建立大城市。並要建立「通天」之塔,用來炫耀勢力,攝服各民各族。
這個帝國擴張的聲勢,驚動了上帝,下來視察這座大城和高塔。上帝為阻止巴別塔建成和這個帝國繼續擴張,把他們的言語「變亂」了。掌握經濟、政治的權力核心再不能為所欲為。各宗族的百姓,亦不再為一個帝國的野心霸業而受到奴役。巴別塔作為一個霸權傾覆的隱喻,與孟姜女哭崩長城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處,同為那些受侵凌、剝奪、奴役並失去自己的文化和身分的弱者的解放呼聲。
巴別塔的故事說,強權會受上帝審判,受壓迫的人民會受到上帝的同情而為之解困。巴別塔說的言語的變亂,是反對只能有一種言語的霸道和壓制。像在奧維爾小說《1984》中人人都要說「大阿哥」的話,又或像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米勒(Herta Muller)的作品裡描述在羅馬尼亞生活時,只能說那一種受到政治的操控和污染的言語。沒有思想和言論的自由,會令人性變成「獸心」。
一個巴別塔倒塌後,另一個巴別塔要被建造。「巴別塔的故事」只說到埃及、亞述和巴比倫。還有波斯、希臘、羅馬、秦、蒙古帝國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主義的極權主權,對人命和人性所造成的傷害是史無前例的。戰後,聯合國設立人權委員會,又於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通過《世界人權宣言》。這一日,後來成為「世界人權日」。而教會亦在這個時間有「人權主日」。
巴比塔的故事要繼續在教會和世界講述,說明自古至今,彌賽亞的使命是要讓瞎眼的可以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被囚的得釋放??
羅錫為(第一城浸信會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雲彩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