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多得美國牧師幫助開眼界


2349 期(2009 年 8 月 30 日)
◎ 教會今昔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林則徐一八三九年到廣東進行禁煙,他認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所以成立譯館,將有關認識夷情的書報進行翻譯。其時林則徐所說的「夷情」,不但是指「夷事」,更包括「夷人」在廣州活動的情況。特別是當年在廣州的一些英美教士,由於他們不可以公開傳教,只在廣州開設醫院從事醫藥治病的工作;更有從事西文報刊出版的工作,可見當年在廣州的西教士是掌握新聞傳播的角色,對中外政情至為熟識。但對於其時在廣州的外國人士,知其對中國禁煙運動的取向,以及他們對林則徐的善意,就必須有賴幕府同僚的提供。其中梁發的兒子梁進德可說是一個極重要的關鍵人物,亦是林則徐所信任的官員。

  一八三九年期間,能在廣州活動的西教士,以美部會(The American Board of Commi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亦即其後的公理會)居多,如裨治文牧師(Rev. Elijah C. Bridgmen)、衛三畏教士(Mr. Samuel Wells Williams)、伯駕牧師(Rev. Peter Parker M. D.)、雅裨理牧師(Rev. David Abeel)。其中以裨治文牧師於一八三零年抵廣州為最早(見左圖),隨即創辦“The Chinese Repository”(中華叢報),自一八三二年出版,至一八三九年已有七年之久,該報主要介紹中國文化、風土習尚和中國政情,流行歐美各地,是外國人認識中國最有價值的月刊。其時有關中國禁煙的消息,多有刊登。在裨治文牧師到達廣州不久,便開辦一間書館,梁進德是第一批學生,其後書館為官方禁制,但梁進德仍然隨裨治文牧師學習英語,及至長大後,由裨治文牧師保傳送馬六甲英華書院入學,一八三五年自馬六甲返廣州,亦獲裨治文牧師照顧和教導,裨治文牧師對梁進德可謂恩重如山,所以梁進德對於美部會的工作是知之甚詳。

  美國美部會自一八二九年派遣教士到廣州傳教,是獲美國在華商人奧利芬特(D. W. C. Olyphant)的資助,奧氏為公理虔誠教徒,與塔爾博(Talbet)在廣州組織公司,是美國在華不販賣鴉片的公司,奧氏不賺鴉片錢,有被稱「頑石不靈」(Zions Corner)。因此之故,所有美國來華教士都是主張反對販賣鴉片而得清譽,是林則徐的支持者。當林則徐進行翻譯外國專書和月報的時候,各美國教士都是樂於幫助。例如《各國律例》Emeric de Vadttel, “The Law of Naions”是有伯駕醫生(見右國)協助翻譯,可見美國牧師是幫助林則徐打開外國的眼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童話人間】

【日光在心】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窩貼家庭】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