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研討為青少年解惑
第 2349 期(2009 年 8 月 30 日)
◎ 要聞
明光社與牛頭角浸信會於八月二十二日晚上舉行「時勢造『𡃁模』?」講座。當晚吸引逾百位青少年、青少年工作者、家長及教師等人士出席是次聚會,一起思考及討論「𡃁模」問題。
?大會首先於講座中播放香港電台製作的一套短片,片中講述本港青少年支持及反對「𡃁模」的聲音,讓會眾瞭解現時青少年如何看待「𡃁模」的問題。繼而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張志儉博士分析媒體中「賣肉」文化與「𡃁模」現象的關係。講者指出「𡃁模」差不多有二十年的歷史,就是由當年的Yes雜誌的「城市驚喜」該欄目開始。他解釋最近「𡃁模」事件出現的原因,其一,經濟不好,很多廣告客戶請不起大明星,就請「𡃁模」,她們的收費較便宜;其二,傳媒泛濫的追蹤報道、書展及漫畫展的原因,令「𡃁模」風氣更熾熱。
想飛傳播主席兼執行董事劉倩怡女士則從藝人的角度看待「𡃁模」的問題。她指出無論吸毒、援交還是「𡃁模」的基本原因乃是價值觀的問題。她認為「𡃁模」問題不能完全歸咎於媒體的責任,市民也要承擔部分責任,由於市民對「𡃁𡃁」的意見太多,導致媒體不斷報道,讓「𡃁模」事件愈來愈大,再者社會上充斥著各種物欲消費的廣告都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從事於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謝紀良先生主要分析「𡃁模」現象如何影響青少年的性觀念。他首先分享「𡃁模」的正面影響,如促進經濟發展、增加青少年就業;「𡃁模」的負面影響則扭曲道德、價值觀的判斷、影響正常社交。謝紀良先生認為青少年需要建立對自我認識;學習與異性及同輩相處等。成年人應從瞭解青少年真正的需要開始,然後與青少年多一些溝通,而灌輸正確的性教育必須由父母開始。
基督教靈實協會家庭及社區服務部分時間顧問梁林天慧博士從家長角度看待媒體吹捧賣肉文化。她分析「𡃁模」受歡迎的種種原因,便提出一些建議,家長應理解青少年喜歡被肯定、接納的特質;讓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所長;父母應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作選擇;父母應該逐漸放手,讓孩子學習做決定;教導亦應建基於神的話語上,應多身教、少言教。
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先生表示,該社將會透過傳媒教育及性教育幫助青少年,傳媒教育包括:正確的認識傳媒、以批判思考看待傳媒、影響傳媒的運作及投身傳媒,為傳媒帶來正面的影響;透過性教育,傳達正確的性觀念給青少年,減輕青少年誤入歧途的機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童話人間】
【日光在心】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窩貼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