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子自小有哮喘,大女彤彤自小健康很好。直至彤彤十五歲左右,才發現她眼睛出現問題。後來,被正式診斷患的是隱性眼疾,結論是至今仍未有療法,也未能確定病源所在。
作為父母的心靈很沈重,眼見她生活很多方面也受影響,就無時無刻不擔心她的安全,想盡辦法去減少她的困難。彤彤的眼睛表面看去與常人無異,有時她的困難得不到別人的諒解,質疑和誤會令她感到難堪和挫敗。母親的天性就是希望保護和防止她受傷害,而憂慮令我對她的表現和情緒反應特別敏感;天黑見她未回來就擔心,回來後又追問她當日有否遇上不愉快的事。每次她檢查回來,我總追著她問長問短,惟恐她報喜不報憂。發現她氣餒,就急著做些甚麼去補救,但往往是適得其反,結果「問候」變「嘮唆」,「支持」變「過度保護」,「意見」變成「壓力」。
起初,我覺很很委屈,因為所做的一切無非是為了她好,我氣她不讓人知道她的困難和需要,卻硬要自己「死撐」。甚至漠視眼睛存在的限制,不顧身地去爭取某既定成績,使我既心痛,也很無奈。為了這些問題,我們母女吵過很多次。
那時,我也埋怨配偶不夠關心,誰知在當時沒甚麼可以做的情況下,他的冷靜剛好化解我的混亂。不知多少次我問:「我們疏忽了甚麼?」,「為甚麼沒早些發現?」,「將來誰照顧她?」。當然,我沒放過問神:「為甚麼會這樣?」。種種情緒如憂慮、無助、自責、疑惑、憤怒,煩擾我們好些日子。我們各自背負重擔,不是不想去一同承擔,而是沈重得不知從何說起。我們大家都用了很多精力去互相保護。禱告和交託也變得空泛無力。
直至我們有勇氣講出內心的想法、感受和爭扎,不再為了保護對方而隱藏負面消息或不愉快感受,彼此間的張力少了,談話內容深入和自由了。因為掌握得到實況,心也踏實多了,我也慢慢放手去讓彤彤作其他的嘗試。
神未有給我們解答,但我們相信:靠著祂給我們的恩典和力量,我們行步見步!
蔡譚秀薇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