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富裕


2304 期(2008 年 10 月 19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環球金融市場本周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星期.......總結全星期,美國道指創下112年有史以來跌幅最大的一周。歐亞股市同樣受挫,英法德日股市一星期全部下跌逾兩成。『埋單』計,全球股市過去一星期共蒸發約35.6萬億元,足以支付香港政府171年的支出。」

《明報》12.10.2008

  

  金融海嘯以來,常聽到多少多少億元被「蒸發」的噩訊,單以十月第一週為例,全球股市就在短短幾天共「蒸發」了三十五萬億港元。究竟如此巨額的財富是如何由「蒸發」到由有變無?又如果股市沒有下挫,那麼該筆天文數字般巨大的財富,原本又在誰人的口袋?如果它原本是真真實實一疊疊的鈔票,那麼又為何在剎那之間化為烏有?這真是一個值得深究的「通識」課題,搞通了這個問題,不單止莘莘學子,所有人也會得益。

  要了解財富如何被「蒸發」,須先認識清楚過去許多年大多數人的財富又是如何「升值」的。君不見許多大學生「股神」,年紀輕輕就誇口早已賺取「第一桶金」,並且準備在四十歲前退休,環遊世界享受人生。不少每天在銀行股票機前「打躉」的中年男女,放棄了原本的職業,洋洋得意的說今天又賺了幾萬。不僅在香港,在深圳和廣州,在上海,在美國的紐約和洛杉磯,也多的是這些「暴發戶」,他們沒有做甚麼,連一塊肥皂一張桌子也沒有生產過,但已賺得盤滿缽滿。你看香港的許多「富豪」,左擁藝人右抱跳水皇后的公子哥兒,一生無啥所為,為甚麼擁有那麼多的財富?美國聯邦儲備局前局長格林斯潘一早提出警告:有錢人享擁的財富,許多不是他們應得的,世界進入了「非理性富裕」(Irrational Exuberance),為此將要付出沈重的代價。

  這就是「泡沫經濟」的意思。財富不再是勞動生產的成果,而是透過一連串的「財技」魔術股「演變」出來。驟眼看像真的一樣,這個銀行大亨年薪數億,那個「打工皇帝」單是薪俸稅已逾幾千萬,其實就是格老所謂「非理性富裕」,因為世界上仍有十二億人,每天的收入不足兩美元。

  其實教會也要慎防這份「非理性富裕」。經濟好景時帶動教會也很「風光」,教堂美侖美奐金光閃閃,佈道會祈禱會冠蓋雲集,衣香鬢影,動輒在紅館和會展中心搞萬人聚會。曲終人散之後,一切打回原型,幸好還有許多一直默默耕耘的中小型堂會,她們未曾輝煌過,所以不是泡沫,逃過了被蒸發的一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