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善與基督徒的使命
第 2290 期(2008 年 7 月 13 日)
◎ 教會觸覺 ◎ 何傑
沒想過耶穌口中好鄰舍的故事(路十29-37),那位撒瑪利亞人未必是個基督徒?
可是,他就是比那作為神子民的利未人,和作為宗教領袖的祭司,更能悲憫扶助在路上被打得半死的人。
耶穌沒意思說,穿著宗教外衣的人,和被猶太人看不起的撒瑪利亞人,究竟誰會得著永生。
祂的意思是說,真正的鄰舍,最關鍵的不是宗教的認信,而是按著神造人所賦予的善和博愛,無私地去救助有需要的人,那才活出人性的光輝,成為別人的好鄰舍。若宗教的敬虔,防礙了我們作好鄰舍,那就更值得我們反省了。
神按自己的形像造人,已賦予人諸般的善。耶穌這樣說故事,不是先要人人歸信於福音,得救後才去做好鄰舍,而是說人人有惻忍的慈心,都可以如此無私助人。反求諸己,得著救恩的人,更應按著他的信念,有正面的行動。
因此這故事的挑戰,是給所有人。但從故事人物塑造的角度來看,卻也特別針對那些自以為義,比人忙碌和比人重要的人。
當然,福音在這些愛德和善行之上,涉及到更深的人性更生和永恆的意義,二者既不互相排斥,卻又互相深化發揮。
二. 神在普世中的作為
除了「好撒瑪利亞人」,聖經中還有外邦開明的君主,出於他的善意和國策的考慮,協助神的子民回歸復興聖殿的敬拜,那就是波斯王塞魯士(代下三十六22-23,拉一1-3),正如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賽四十五1,13)。這位「你雖不認識我,我也加給你名號……你雖不認識我,我必給你束腰」的塞魯士(賽四十五4,5),耶和華稱他為「我所膏的」、「我攙扶他的右手,使列國降伏在他面前」(賽四十五1),甚至稱他為「我的牧人」(賽四十四28),使列國城門向他敞開,征服巴比倫,解放被擄的猶太人。
外邦君王能夠如此,不單是他的明智和善意,更是神對列國主權的行使。波斯王如是;那位毀滅耶路撒冷的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也是如是。耶和華透過耶利米先知的口,稱他為「我的僕人」(耶廿七6),並把全地人畜都交於他手(耶廿七5-8)。在巴比倫王宮中,他經歷了惡夢成真,回復理智後,他便稱頌至高的神:「日子滿足,我尼布甲尼撒舉目望天,我的聰明復歸於我,我便稱頌至高者,讚美尊敬活到永遠的神。他的權柄是永有的,他的國存到萬代。」(但四34)
同樣,在以賽亞書中,亞述王被稱為耶和華「怒氣的棍」,手中拿著祂「惱恨的杖」(賽十5)。這些帝國擴張主義的亞述君王,以殘暴對待征討的國家(王下十六至十九章;賽三十六至三十七章)。這些不可一世的君王,本都是目中無神的褻慢人,他們的軍事行動,卻掌握在耶和華的手中,用作對列國的審判。
這些先知的宣告和信念,背後就是深信至高神掌管列國君王的心(耶五十一11;但四17,25;拉六1-10,22)。神如此掌管君王的心,「如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廿一1),並不意味著他們已歸信耶和華,甘心順服執行神心意,而是耶和華至高者的主權,實在掌管君王和列國歷史的進程。
三. 基督徒處身在天父世界中
神在世界中,也在萬有之上。世人動作存留,萬物生生不息,週而復始,都在乎祂(徒十七23)。基督不單是教會全體的元首(西一18),乃是宇宙普世的主,萬有靠祂而造,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祂而造,又是為祂而造的。祂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祂而立(西一16、17)。至終天上、地上和地底下的,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腓二10、11)。神揀選以色列作為祂立約的子民,作祂的產業,並不對立於全地都是祂的(出十九4-6;申四20,九29,三十二9)。祂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太五45),祂的恩慈遍滿全地(詩一一九64)。
因此我們吃地裡所出之物、五穀六畜,雖經未信主之農夫及糧食供應商,仍為之感謝天父。我們也穿著未必是基督徒廠商製成的衣飾,卻為紗線麻布出於大地而感謝天父。我們也可以一起欣賞迪斯尼的電影,而無須首先介懷他是否以基督信仰作攝製的出發點。我們住的樓房,與信者及未信者一同享受陽光與空氣,都沒有基督徒專用區。基督信仰並非是脫離塵世、與生活割斷分裂的信仰,而是對人世間事事關心、俱有其信息表達的整全信仰。凱撒的物歸凱撒(太二十二21),地上政權人人都要尊重(羅十三4),如尊重權柄背後使人敬虔度日的上主一樣。
作為護佑世界的創造主,神為大水定界限。祂沒有使混亂淹沒世界,卻以大能持住自然定律的界限,轉化淹沒世界的洪水為滋潤地土的河川溪澗,使百物各有其存活生態(詩一○四7-12)。在約伯記結束前神在旋風中向約伯說話,明言宇宙在祂掌管中恰如其位,包括鱷魚,河馬(伯四十15-24;四十一1-34)。這些身處食物鏈頂層的生物,雖為可怖,卻仰賴神賜食物(詩一○四26-28;還有獅子,詩一○四21)。牠們在古代神話世界亦代表了邪惡的勢力,卻也在神治理掌管之中,並有牠們存在於整個創造界的目的。
自然界以外,人類文明政權的興衰,也全掌握在至高者手上:「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祂。祂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但二20-21;參四17)。神沒有置罪於不理,除了為它持定界限,神也把它轉化成人類文明演進的動力。罪的毀滅性會造成施罪者的自我毀滅,如人類歷史中所有邪惡的政權。而人類的善要勇敢堅毅克服罪才能帶來光明的社會。這些歷史進程都在神的掌管中。基督是一切歷史的終結,祂的再來不單要迎接教會,也要更新天地萬物,所有歷史進程的意義,都要以這終局來作評價定論。在罪中沈淪的,都要面對來生的審判。
四. 基督徒的獨特身分與使命
這樣存活於天父世界的人生觀,叫基督徒心存博愛,尊重別人,卻不等於喪失了信仰價值觀和其批判力。基督徒仍從其信仰角度作出判斷,看見人性美善的精彩和貧乏、政權的公義與腐敗、婚姻的長久與破碎、跨國企業的隴斷和剝削、罪惡對人的轄制與邪惡。
我們相信罪惡污染塵世中的人性,仍有其尊貴,乃因人人從萬靈之父所造,皆是祂的形像。所以無論甚麼民族,皆有其可歌可泣的天地動容的故事,都有無私博愛的真英雄。無可否認這人性尊貴形像因罪而扭曲,但並非因而完全失落。亞當犯罪之後所生的兒子塞特,仍存有亞當的形像樣式,如亞當按神的形像樣式被造一樣(創五3)。可見雖受罪污染,人仍可如挪亞敬虔度日。同樣,他也可以像挪亞世代的人,終日所想盡卻是惡,洪水來到就遭毀滅(創六~七章;路十七27;參彼前三20)。各民各族中泣天地無私大愛的故事,無可否認並非絕響,卻是人間稀品,或如曇花一現,只留下神話般傳說而遺世。世人仍在虛空中嘆息勞苦,生命在罪的虛幻中就是如此短暫,人人嚮往永恆卻無法擺脫朽壞的咒詛。基督徒不能獨善其身,也與萬民萬物一起伏在虛空之下,等候身體的得贖(羅八23)。社群仍在人性的善中訂下律法規條牽制不法的惡。今天從政的基督徒與未信的官員,在善中有惡、惡中有善的處境下一起製訂政策,透過集體智慧增進人類文明,補救因貪婪、戰爭、暴虐、疫病種種惡果帶來對生存的禍害,也在天災人禍中尋求活得尊嚴高尚和享受平安。
但天災人禍仍是連綿不斷,二十世紀以來,災難性的浩劫頻繁:地球升溫、生態資源被剝削破壞、人類承受罪惡帶來的重量,在科技文明中仍無法遏止大規模的生靈塗炭。壽數延長了卻不能消除空虛和意義的迷失,沒有十架的救贖和聖靈的更生,人的宗教行為仍是另類的籠牢轄制,帶來恐懼而不是平安,仇恨而不是仁愛,憂慮而不是喜樂。因此世人仍等待基督的救恩,才可得進入光明永恆的國度。在此期間神的子民備受信仰衝擊,除了維持合一,還轉化苦困為趕快傳揚福音的使命,祈求神國快臨。
神的子民,(以色列與教會)與所有民族共享這天父護理、基督掌權的世界。但他們有獨特的使命和身分,他們經歷了救贖,要在萬民中作見證,顯明神的公義和恩惠。「唯有你們親眼看見耶和華所作的一切大事」(申十一7)。他們也領受了神的律法聖道,成為真理啟示的託管者和傳揚者:「哪一大國的人有神與他們相近,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在我們求告他的時候與我們相近呢?又哪一大國有這樣公義的律例典章、像我今日在你們面前所陳明的這一切律法呢?」(申四7-8)。神的子民要在全地顯出至高獨一真神,不單要傳揚祂的救恩,也要經歷成聖磨練,以顯明神的聖潔、信實(申八3-5,16)。天國之子,他們的光要照在人前(太五1-16)。目的呢?乃是叫天上的父得榮耀,叫萬民萬族因亞伯拉罕和他信心的子孫得福(創十二1-3),使信福音的人從黑暗的權勢中遷進兒子光明的國度裡(西一13)。
神的拯救要臨到未信的群體,卻要使用祂的子民作傳揚救恩的管道。最好的例子就是列王紀中亞蘭(?利亞)的元帥乃縵。經文說耶和華藉乃縵使亞蘭人得勝(王上五1;再一次,神掌管、使用以色列以外的民族,祂是全地的主)。但乃縵患有大痳瘋,他要得耶和華的醫治,就要靠以色列的小女子和以利沙作恩典的管道,讓他知道神醫治的大能,承認惟耶和華是普天下的神(王下五1-15)。宣教視窗中有三大未得之民,他們都懷著人性的善,和人性掙扎中的惡和虛妄。要遷進基督永恆的國度裡,還要教會處身世上的見證,和傳揚神在基督裡永世的救恩。
何傑(中國宣道神學院院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教會觸覺】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