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阶段事业的更新


2290 期(2008 年 7 月 13 日)
◎ 過渡人生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個人事業的路途,是否循著一個特定的過程邁進?在年輕的日子,所發的事業夢達到了,就是否不會改變?又或者問,一個人一生會轉多少行業呢!

  傳統對事業發展定下一個階梯式的階段,稱為(Ladder Model of Life-career stages)。十五至廿四歲是探索期,這階段包括在中學時的選科或入大學時選主修,或中學畢業後擇業。這階段若探索不足夠,很快就選定自己的事業發展,又或者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形成過早決定而日後可能後悔的情況。

  在跌跌踫踫的過程後,在二十五至四十四歲間是建立期,選定某事業後就努力鞏固自己,謀求在行業內不斷晉升,也是事業發揮期,主要平衡的是家庭與工作間的拉扯與張力。

  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退休前,是一段維持事業期,大部分事業內的挑戰都嘗試過,這些工作累積的經驗和智慧,讓他能穩定的生活。以上三個階段是這階梯式的描寫。

  不過,研究事業發展的心理學家,發現以上的進程並不是常態,不少人在三十五至四十五歲期間,會有一個中年事業更新(midtife career yenewal)的階段。這階段的人,在某行業內已有十年左右的經驗,事業與個人價值有時會產生衝突,這會帶來事業的轉變和更新。

  這期間,他要對事業作出重新評估,也希望能在工作中整合自己性格的不同面。事實上,某一行業並未能完全盡用一個人的才幹和興趣。我也輔導過不少人,本來是醫生,卻想拍電影:本來是商界的,卻希望在舞蹈上發展;也有工程師,轉行開素食餐館。

  又或者在行業內給予他的生活框架(Life Structure)令他厭倦,想有一個新的生活方式。經過一番評估和計算,他可能有三個出路,包括真的轉行、或在重新委身於自己的事業,不過在其中找到新的意義、或更新自己事業的技巧。最後一個可能是維持現有工作,但花較多時間發展工餘的興趣,或找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參予。人要走的路各異,但停下來審視和反省卻是必要的過程。

"

    認識一位姊妹,她的父親大半年前意外去世,她父親未信主,死前亦沒有親人在身旁,所以,她也沒機會跟父親說再見。

  父親的死給她很大的打擊,她本來活躍參予教會活動。性格外向,對人親切。父親去世後,她卻一百八十度改變,停止了事奉、不想接觸人。她有一位善解人意的丈夫,朋友的探問,他都一一為她推辭。

  原來她父親在未信耶穌的狀況下離世,給這位姊妹很大的信仰衝擊。她不斷反覆思想,她就這樣與父親永別嗎?為何神不給她機會,先帶領父親信主,才接他走呢?她對神有一點憤怒,反問自己,過去熱心事奉神有甚麼益處。那些甚麼「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的安慰說話,她全都聽不進耳。

  就在這種憤怒、信仰失落、哀傷的幽谷下,她埋首自己的工作,不想接觸身邊關心她的朋友,大概有半年的時間。

  最近,有機會約她見面,細聽她這段哀傷日子的經過。她已經重拾一點心情,也開始重新接觸身邊的人。

  作為一個曾走過哀傷路程的人,她向我解釋一些安慰人的智慧。

  她說不少人是好心做壞事的,或說是想安慰人卻說了些反效果的說話。例如,她父親是突然去世的,去世前沒有長期被老病所煎熬。但在她未消化父親突然去世的消息下,別人安慰她,父親在沒有痛楚下去世,已經是一件好事;或說她父親都快八十歲,應該屬於笑喪,這些可能都是事實,但在不合適的時候說出來卻有反效果。

  另外,父親去世初期,不少人都會來慰問,但那階段她除了要辦喪事,無暇處理自己的感受,她也不想接觸太多人。但半年過去了,她開始想得到別人的關心,身邊的朋友卻彷彿認為她的哀傷已過,不用安慰。安慰人與受安慰有著一個時差、哀傷者最需要安慰可能是喪事過後的三個月或半年之間,又或者在一些週年紀念的日子,最需要關心。

  透過與姊妹一席話,增加了我們安慰哀傷者的智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教會觸覺】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